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药物新发现
    高丹, 马晓雯, 刘卫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0): 36-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0.006
    叶黄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花卉等植物中,尤其是绿叶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较高,也是构成视网膜黄斑色素的最重要物质。视网膜富集的叶黄素浓度是血液中浓度的1000倍以上,具有重要的眼保健作用。本文在阐述叶黄素体内过程、剂量安全性的基础上,综述了叶黄素防治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避免光化学损伤、改善近视、延缓白内障、缓解视疲劳、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辅助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作用,以期为促进叶黄素的眼保健及辅助治疗提供参考。
  • 药物新发现
    李宏羽, 魏伟, 王维波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0): 31-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0.005
    近年来,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已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热门药物,司美格鲁肽作为此类新兴治疗药物之一而备受瞩目。司美格鲁肽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及超重患者的体重控制,与同类降糖药物利拉鲁肽、度拉糖肽相比,司美格鲁肽的血糖降低效果更加显著,可达到更好的减肥效果。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度的胃肠功能紊乱,片剂与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差异较小。在经济性研究中,司美格鲁肽比同类药物表现出更好的成本控制效果。该药上市使用时间较短,加深药物认识和研究对临床安全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抗感染用药
    贺小旭, 李周平, 刘音, 饶芝国, 薛晓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1): 73-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1.12
    近30年来,一种有着特殊临床特征的肺炎克雷伯菌群被发现,感染者多表现为多发的转移性脓肿。其最初是在东亚地区流行,而后蔓延至全世界,给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为了描述这种特殊的菌群,人们将其称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但如何精确定义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可能导致严重的感染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包括强效的抗感染、脏器功能支持、积极的血糖控制及脓肿部位的穿刺引流等。本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报道,以期更好地认识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及其治疗效果。
  • 咳喘用药专栏
    贾晨, 周素琴, 何君, 席春林, 郎儒彪, 陈蓉霞, 王小燕, 王敏娟, 梅松竹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1): 12-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1.03
    哮喘是一种全球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中重度哮喘难以得到良好控制,是临床治疗面临的一大挑战。随着对重度哮喘机制和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靶向生物治疗已成为治疗重度哮喘的新兴治疗手段。目前获批的生物制剂主要包括抗IL-5/IL-5R单克隆抗体、抗IgE单克隆抗体、抗IL-4/13单克隆抗体、抗TSLP单克隆抗体,主要针对2型炎症为主的重度哮喘患者,已被证明是皮质类固醇的良好替代疗法,特别是在重度哮喘的管理中,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重度哮喘中2型炎症型哮喘的病理机制及靶向生物制剂进行全面综述,同时强调了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和开发新的生物制剂的重要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 标准与讨论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2): 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2.01
    为进一步提高流行性感冒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指导各级医疗机构规范做好医疗救治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同国家中医药局组织多学科专家,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我国既往诊疗经验,对原有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进行修订,形成了《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此版诊疗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发病机制、病理以及临床表现;增加了临床轻型和中型分型,完善了重型和危重型标准;细化了抗病毒治疗原则以及重症病例呼吸、循环等支持治疗措施;对中医辨证治疗进行了优化调整。
  • 药物新发现
    万韬, 王洪, 李冶, 张雨萌, 姚宏涛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2): 17-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2.03
    西地那非是一种选择性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剂,自1998年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以来,已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近年来,西地那非的临床应用不断扩展,被发现可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并通过舒张肺血管平滑肌、降低肺血管阻力来发挥作用。此外,研究还表明西地那非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和治疗有关,能够改善大脑功能并减少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过程。随着研究的深入,西地那非的临床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本文就西地那非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 骨科用药
    罗恒超, 郑铁牛, 黄勇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65-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10
    目的:探讨滑膜炎片联合艾瑞昔布片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51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5)。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艾瑞昔布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滑膜炎片,两组均连续服用8周。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症状[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肿胀评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LKSS)]、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膝关节肿胀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LKSS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TNF-α、IL-1β、MMP-3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00%)高于对照组(61.54%,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滑膜炎片联合艾瑞昔布片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患者临床疗效较佳,可有效改善膝关节症状和膝关节功能,降低膝关节炎症反应,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 药物新发现
    陈鑫, 王帅飞, 孟欢欢, 杜勤超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17-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02
    索特西普(sotatercept)是一种激活素受体ⅡA(ActRⅡA)融合蛋白,由美国默沙东公司研发,并于2024年3月26日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肺动脉高压(PAH)的治疗。索特西普是首个用于PAH治疗的激活素信号抑制剂,能够选择性地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配体结合,通过改善促增殖和抗增殖信号之间的平衡来调节肺动脉血管的增殖和抑制,从而逆转肺部小动脉血管的过度增殖和重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索特西普能够显著改善PAH患者的运动能力,与基线相比,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6MWD)增加了40.8m,肺血管阻力(PVR)、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功能等级(WHO FC)等都得到了显著改善。此外,索特西普在PAH患者中也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目前,该药尚未在我国获批上市。本文对索特西普的作用机制、药动学特征以及临床研究进展等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PAH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用药参考和理论依据。
  • 抗感染用药
    冯海龙, 邢林帅, 雒红涛, 许召君, 王高翔, 赫鹏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1): 85-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1.14
    目的:探讨复方黄柏液涂剂熏洗联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肛周肉芽形态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月期间于某院直肠肛门外科诊断为肛周脓肿的12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3)。两组患者均接受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黄柏液涂剂熏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渗液评分、换药次数和创面水肿评分)、炎症指标[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肛周肉芽形态评分、肛门功能(Wexner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渗液评分、换药次数和创面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IL-6和CRP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VEGF和b FGF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肛周肉芽形态和Wexner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72.58%,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6.35%)低于对照组(19.35%,P<0.05)。结论:复方黄柏液涂剂熏洗联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肛周脓肿患者临床疗效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疼痛,促进肉芽新生,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 标准与讨论
    周志衡, 王皓翔, 吴晓亮, 王红, 刘宏, 吴泽兵, 胡晓婷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1-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01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共存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国内外已经发布的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相关指南及专家共识主要是针对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单病种/多病种共存的临床诊疗,对我国基层卫生服务背景下的医防融合、分级诊疗、多方联动与规范化管理的指引较少,且我国基层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共存的医防融合实施工作尚未达到预期效果。为了更好地指导和规范我国基层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共存医防融合规范化管理,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在归纳国内外相关文献证据、广泛征集意见、充分结合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总结了《基层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共存医防融合规范化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本共识的内容包括基层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共存的背景和理念、诊断标准、管理流程、机构职责与团队建设、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等,旨在为我国基层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共存医防融合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
  • 肠外营养药品的合理使用与评价
    谭思涛, 何颖, 黄小珏, 刘晓霞, 李红波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0): 9-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0.002
    目的:系统评价多种油脂肪乳(SMOF)对比中/长链脂肪乳(MCT/LCT在成人住院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NKI和万方数据库,纳入给予SMOF的成人试验,对肝功能、炎症标志物和临床结局进行系统评价。结果:12项随机对照试验(RCT)纳入统计,SMOF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感染性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MCT/LCT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成人住院患者,SMOF可能对肝脏有益,有利于缓解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结局。
  • 药物警戒
    陈小欣, 洪绵慧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0): 104-1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0.016
    目的:探讨信迪利单抗致免疫相关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以及用药监护,以期为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防治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海口数据库)收到的1例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致免疫相关性心肌炎的典型病例,进行病例回顾,探讨免疫相关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应用信迪利单抗注射液抗肿瘤治疗后,患者心肌酶谱指标超敏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MB以及心衰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等均升高,同时心电图提示心动过速,临床考虑出现免疫相关性心肌炎不良反应,给予甲泼尼龙治疗后症状均有所好转。结论:临床应用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时,应密切监测心肌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一旦出现心脏毒性,需及时完善心脏功能相关检查和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从而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 合理用药科普
    敬春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0): 124-1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0.020
    <正>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科普朋友!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过敏性疾病的世界,揭秘抗过敏的“秘密武器”——抗组胺药。你是不是经常因为花粉、尘螨或者某些食物而喷嚏连连、眼睛红肿呢?别担心,抗组胺药就是我们身边的“小卫士”,能帮助我们迅速摆脱过敏的困扰。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抗组胺药的奥秘吧!什么是过敏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过敏。过敏其实是我们的身体对某些无害物质产生了过度的反应。
  • 咳喘用药专栏
    徐凡翔, 贾晨, 魏立明, 周素琴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1): 19-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1.04
    美泊利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抗白介素-5(IL-5)单克隆抗体生物制剂,针对由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多引发的多种炎症性疾病,展现出了显著的治疗前景。2024年1月,我国正式批准了美泊利珠单抗的新适应症,用于重度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的治疗,进一步拓宽了其临床应用范围。本文就美泊利珠单抗的药效学、药动学、临床疗效、安全性、用法用量等进行了概述。
  • 抗感染用药
    吴琪, 郭锦辉, 徐斌, 魏艳芳, 李瑛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1): 78-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1.13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该类疾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某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对照组(未合并肺部感染,n=63)和感染组(合并肺部感染,n=59)。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及相关用药情况,总结患者肺部感染特点;分析59例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分布、耐药性特点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59例感染组患者共分离出7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8株(60.76%),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31株(39.2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西丁、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及头孢呋辛的耐药率较高,均超过8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G、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均超过75.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蛋白血症、低钠血症、侵入性操作、意识障碍及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为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低蛋白血症、低钠血症、侵入性操作、意识障碍及WBC、CRP水平升高时,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增加,应积极纠正以上影响因素,并根据常见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及抗菌药物特点进行抗感染治疗,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合理用药科普
    庞宁, 赵荣生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1): 117-1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1.19
    <正>据报道,全球约有4.6亿糖尿病患者,已成为新十大死因之一,且中青年患者不断增多。目前不少降糖药物通过参与体内血糖调控的生理过程来控制血糖,其中不乏一些大分子生物药,如胰岛素、利拉鲁肽、艾塞那肽、司美格鲁肽等。对于生物药物如多肽,通常由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它是一种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生物活性物质,在胃肠道中很脆弱,会经过消化酶分解成为小分子氨基酸使其药理活性丧失。这也就是为什么胰岛素和肽类药物大多需要注射给药,而口服多肽又成为困扰药学家多年的难解之题。
  • 肠外营养药品的合理使用与评价
    李秋甫, 何颖, 陈晓宇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0): 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0.001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CRC)术后吻合口瘘(AL)应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对近年来GPS系统对CRC术后AL的作用及预后研究进展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GPS系统对CRC术后AL的作用及预后通常与总生存期(OS)、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SS)、无复发生存期(RFS)、无病生存期(DFS)、GPS分级等多种因素相关。结论:GPS系统可以作为一种CRC患者营养风险评估的辅助工具,促进营养药品的合理使用。
  • 糖尿病用药
    孔亚坤, 赵建林, 熊承云, 陈玉凤, 李江雁, 吴苏豫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2): 27-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2.05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片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及氧化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某院收治的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接受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达格列净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代谢、氧化应激因子、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hPG)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空腹胰岛素和餐后2h胰岛素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达格列净片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降低氧化应激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抗感染用药
    陈万贞, 李轶, 尹海庆, 王健, 袁有华, 郭利敏, 贾向红, 胡冬梅, 田育佼, 侯卫科, 孙云霞, 张辉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0): 79-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0.012
    目的:分析河南省144所医院恶臭假单胞菌感染现状、临床特点及耐药性情况,并比较不同级别医院细菌耐药性差异,为院内感染控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河南省144所医院上报的470例恶臭假单胞菌感染患者数据,分析标本来源、科室分布、药敏情况、不同级别医院细菌耐药性差异。结果:恶臭假单胞菌感染以男性、老年患者居多;标本来源以非呼吸道标本占比高(247株,52.6%);科室分布以重症医学科(98株,20.9%)、骨科(60株,12.8%)和呼吸内科(40株,8.5%)为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恶臭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其余药物的耐药率均>30%;三级医院氨苄西林/舒巴坦、氯霉素、复方磺胺甲唑、美罗培南、氨曲南的耐药率均高于二级医院(P<0.05)。结论:该地区恶臭假单胞菌感染多见于老年、男性、重症患者,恶臭假单胞菌对多种药物耐药率较高,对多黏菌素B敏感性好,且三级医院多种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二级医院。临床需重点关注高危患者,加强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控制。
  • 抗肿瘤用药
    菅若男, 赵秀梅, 吕志如, 杨蕾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0): 43-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0.007
    目的:探讨斑蝥酸钠联合常规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并补充检索临床试验注册库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3年6月,收集斑蝥酸钠联合常规化疗治疗NSCLC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通过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版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检索出251篇文献,最终纳入28篇文献,共计2167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常规化疗)1077例,联合组(斑蝥酸钠联合常规化疗)109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ORR[RR=1.47,95%CI(1.31,1.64),P<0.000 01]和DCR [RR=1.14,95%CI(1.09,1.20),P<0.000 01]均高于对照组。联合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RR=1.76,95%CI(1.51,2.04),P<0.000 01]。联合组患者白细胞减少[OR=0.32,95%CI(0.25,0.41),P<0.000 01])、胃肠道反应[OR=0.39,95%CI(0.30,0.52),P<0.000 01]、血小板减少[OR=0.48,95%CI(0.25,0.94),P=0.03]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斑蝥酸钠联合常规化疗可显著提高NSCLC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能降低血液毒性、胃肠道反应的发生风险。
  • 经方和经验方用药
    赵梁, 刘中友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90-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14
    目的:探讨参苏饮合苇茎汤联合肺五针对糖尿病肺部感染患者糖稳态失衡的改善及免疫炎症、气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7月期间于某院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吸氧、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血糖、纠正酸碱失衡等基础对症治疗,并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苏饮合苇茎汤联合肺五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天。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身热烦渴、胸闷胸痛、汗出、痰黄带血、咳嗽气粗、口渴)积分、临床症状恢复时间(肺部阴影吸收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咳痰咳嗽减轻时间)、气道微生态(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血液指标[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微小RNA 21(miR-21)、Toll样受体4(TLR4)mRNA和CD64]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身热烦渴、胸闷胸痛、汗出、痰黄带血、咳嗽气粗、口渴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阴影吸收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咳痰咳嗽减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ce指数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Shannon指数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hPG和HbA1c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FVC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TLR4 mRNA和CD64水平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miR-21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77.50%,P<0.05)。结论:参苏饮合苇茎汤联合肺五针治疗糖尿病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疗效较佳,可有效降低TLR4 mRNA水平,提高miR-21水平,减轻免疫炎症损伤,改善糖稳态失衡、肺功能及气道微生态。
  • 抗肿瘤用药
    刘鑫, 朱梅, 赵峰, 赵鸿鹰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0): 52-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0.008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信迪利单抗及SOX(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化疗治疗晚期HER-2阴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2月某院收治的42例晚期HER-2阴性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信迪利单抗联合SOX方案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信迪利单抗及SOX方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242(CA242)]水平、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1.90%)高于对照组(52.38%,P>0.05);两组患者CEA、CA724和CA24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周围神经毒性、骨髓抑制、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药物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除恶心呕吐外,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中位PFS(7.5个月)高于对照组(6.5个月)。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信迪利单抗及SOX方案化疗对晚期HER-2阴性胃癌患者具有协同治疗、控制疾病进展、改善免疫功能及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的作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抗肿瘤用药
    张丽娜, 林秀, 李文娟, 宾颜英, 潘献彬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40-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06
    目的:探讨高剂量附子理中汤联合化疗对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期间于某院治疗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CapeOX化疗方案,对照组患者加用低剂量附子理中汤,观察组患者加用高剂量附子理中汤,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酸激酶(CK)]、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肾功能[肌酐(Cr)、血尿素氮(BUN)]、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DH、CK-MB、CK、ALT、AST、Cr和BUN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80.00%)高于对照组(56.00%,P<0.05),疾病控制率(96.00%)高于对照组(88.00%,P<0.05);中医证候疗效(90.00%)高于对照组(66.00%,P<0.05);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剂量附子理中汤联合化疗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化疗不良反应,且未发生心肝肾功能损害。
  • 检验检测与合理用药
    陈志勇, 陈华, 李季林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103-1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16
    目的:分析某院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193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药敏试验;此外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93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标本培养有病原菌共49例(25.38%),分离146株病原菌,剔除重复菌株后共85株。革兰阳性菌60株(70.59%),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26株,30.59%)为主;革兰阴性菌25株(29.41%),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14株,16.47%)为主。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均耐药(100.00%),对苯唑西林高度耐药(≥66.67%)。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2.86%和85.71%,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78.57%和85.7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3h、脑室外引流、脑脊液外漏以及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为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该院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细菌培养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对青霉素普遍耐药。手术时间≥3h、进行脑室外引流、存在脑脊液外漏以及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为发生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尤其是针对革兰阳性菌的耐药情况,以提高患者术后颅内感染控制及治疗效果。
  •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
    陈瑞芳, 付静, 赵松耀, 李世泽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0): 74-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0.011
    目的:探讨脉络通颗粒治疗急性丘脑梗死所致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4年5月期间于某院住院治疗的62例急性丘脑梗死所致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他汀类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脉络通颗粒。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视空间与执行、注意力、延迟回忆、时间/空间定向力测试得分及MoCA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和hs-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脉络通颗粒治疗急性丘脑梗死所致认知障碍患者临床疗效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 合理用药科普
    赵月, 李国春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131-1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22
    <正>药品作为现代医学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对于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药品也不例外。在带来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能产生一系列药品不良反应。因此,深入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很有必要。本文将带您了解预防和应对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期更好地保障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药品不良反应的基本概念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按照正常剂量与使用频次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1]。可能表现为身体的不适、功能异常或生化指标的改变等。根据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可分为常见不良反应、罕见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
  • 合理用药科普
    樊晓光, 乔鲁军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128-1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21
    <正>在临床,经常会有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咨询医生:“服用达比加群酯期间是否需要抽血?”“如果忘记服药,能补服吗?”除了上述问题外,服用达比加群酯后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本文就达比加群酯的服用方法、保存方法等常见注意事项进行归纳总结,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新型抗凝药达比加群酯。
  • 疼痛/麻醉用药
    孙雪林, 黄厚源, 彭旭东, 刘德军, 张亚同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22-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03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慢性疼痛问题日趋突出。慢性非癌性疼痛主要治疗药物包括非阿片类药物和阿片类药物。考虑老年人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敏感性,非阿片类药物优先于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局部镇痛药可避免全身ADR,对乙酰氨基酚是轻度疼痛一线药,但因其具有肝毒性,需确定剂量谨慎使用;抗抑郁药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可优选去甲替林;抗癫痫发作药中,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较安全;老年人对肌肉松弛药多不耐受。阿片类药物使用需谨慎,对于老年患者要谨慎用药,仅在其他治疗无效且利大于弊时使用,因其可能导致精神状态改变、便秘、平衡能力下降、呼吸抑制等ADR,老年患者剂量应降低并缓慢调整。总之,老年慢性非癌性疼痛治疗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合理选择药物和治疗方案。
  • 麻醉用药
    侯佳, 张梦宇, 丛日楠, 嵇翔, 王中师, 李进峰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1): 92-1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1.15
    目的: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6个维度对丙泊酚的国产品种进行评价,为临床内镜检查麻醉诱导剂的药物遴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调查法和问卷调研法构建丙泊酚的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系统文献综述、Meta分析、真实世界研究及其他相关资料分析方法,对研究品(国产丙泊酚:迪施乐)与对照品(进口丙泊酚:静安)进行各维度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比较。结果:安全性方面,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生命体征变化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真实世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低血压及注射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性方面,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和患者苏醒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真实世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苏醒快、内镜医生操作满意度高(P<0.05)。经济性方面,研究品治疗所需的药品费用低于对照品。创新性方面,研究品具有剂型创新性。适宜性方面,研究品的制备工艺、辅料选择较适宜,但有效期适宜性弱于对照品。可及性方面,研究品具有可获得的政策优势,但市场占有率不及对照品。结论:丙泊酚注射液的国产品种在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4个维度具有良好表现,仅在有效期适宜性及市场占有率方面弱于对照品,其临床综合价值较高,可为医疗机构用药目录遴选及国家药物政策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 抗凝药物合理用药专栏
    李双双, 赵德鹏, 丁征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2): 30-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2.05
    甲磺酸萘莫司他(NM)因其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在延长滤过器寿命、减少出血风险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相比局部枸橼酸抗凝操作也更加简便。NM用于体外循环抗凝已有30多年的历史,并显示出良好的体外抗凝性能,特别是在高危出血风险患者中优势更加明显。本文介绍了NM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在不同出血风险和高凝状态中的应用,并对比了NM、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局部枸橼酸抗凝4种抗凝方式的特点,有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凝药物。
  • 抗凝药物合理用药专栏
    景智, 丁征,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2): 23-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2.04
    为指导直接口服抗凝药物(DOACs)的合理用药,加拿大《2023 BC指南:直接口服抗凝药物》(以下简称《BC指南》)为年龄≥19岁的成年人在以下适应症使用DOACs提供了建议,包括: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卒中和体循环栓塞;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治疗;合并或不合并外周动脉疾病(PAD)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中预防动脉血管事件。本文对《BC指南》的内容进行解读,并与2024年我国发布的《直接口服抗凝药合理用药和处方质量评价药学建议》进行对比,以期指导DOACs的合理用药。
  • 药物警戒
    张英芬, 赵光纯, 史姚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2): 93-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2.16
    目的:分析碘克沙醇注射液的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此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4年2月某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碘克沙醇注射液ADR报告,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方式、ADR发生时间、累及系统/器官、临床表现、处理与转归等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碘克沙醇注射液ADR 37例,女性ADR发生率(0.30%)高于男性(0.23%);患者年龄11~91岁,其中61~70岁患者ADR最多,共11例;静脉给药1h内发生的急性ADR率(13.51%)高于动脉给药(5.41%);ADR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77.78%);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应重点关注碘克沙醇注射液的女性患者、静脉给药1h内和皮肤相关的不良反应,对于使用碘克沙醇注射液的所有年龄段患者均需进行必要的临床观察和防护,做好防范应对,提高用药安全性。
  • 药物警戒
    李琦, 葛思琪, 石晓宇, 吕福杰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0): 108-1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0.017
    目的:基于安全合理用药,探讨某院含毒性成分中成药监护要点,保障其在心病科临床实践中药学工作切实可行。方法:以《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的83种毒性中药、《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收录的28种毒性中药及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发布的具有安全风险的中药为依据,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2020年版)、药品说明书,制定医院心病科使用的含毒性成分中成药目录;以药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适应症、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为参考,结合药物相关文献、指南确立药物监护要点。结果:确定14种含毒性成分中成药的监护要点,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结论:含毒性成分中成药在心病科疾病治疗中应用领域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给药应侧重药物的监护要点,提升安全合理用药。
  • 药学门诊与服务
    李谷雨, 金祥龙, 吴媛, 李斌, 王玉民, 李春玲, 徐静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116-1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18
    目的:探讨社区药师针对老年慢病患者开展的药物治疗管理(MTM)服务。方法:以就诊药物治疗管理门诊的1例糖尿病合并多种慢病患者为例,社区的临床药师通过信息的收集、药物的分析评估、与家庭医生合作制定计划、计划执行、跟踪随访5个流程对患者进行一个闭环管理。结果:经过6个月的跟踪随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情控制平稳,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药物治疗管理,能够解决老年慢病患者的药物相关问题,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保障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与疗效。
  • 本刊特稿
    张海文, 王珺, 孙秀娟, 侯宁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3): 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3.01
    静脉输液是临床药物治疗中一种常用的给药途径,与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用药安全密切相关。为进一步实现静脉输液安全监护全过程的管理,项目组基于常用静脉注射剂输液溶媒配伍禁忌研究,从医生、药师、护理不同专业角度挖掘关注点,设计出常用静脉注射剂输液溶媒配伍禁忌速查工具,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医护人员,从而提升临床输液安全性。
  • 经方和经验方用药
    黄宏春, 张海波, 孟敏, 陈芳洁, 陈玉军, 蒋珊珊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0): 98-1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0.015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汤加味联合常规化疗治疗脾肾阳虚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期间某院收治的92例脾肾阳虚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益气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主症、次症评分和总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97.83%)高于对照组(82.61%,P<0.05);观察组患者CD3+、CD4+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消瘦、脱发、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气汤加味联合常规化疗治疗脾肾阳虚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较佳,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且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 药物新发现
    王钰然, 孙雪林, 郑丽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1): 27-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1.05
    难治性高血压(RH)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特殊高血压类型,尽管有详细管理办法和较多药物,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压难以控制的情况。2024年3月19日FDA批准aprocitentan用于RH治疗,为该类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Aprocitentan是一种口服活性的双重内皮素-1(ET-1)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止ET-1与ETA/ETB受体的结合发挥治疗高血压的作用,且其可增强其他抗高血压药物的降压作用,为RH患者提供更多的心脑血管保护,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轻度至中度水肿或液体潴留。本文就其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试验研究及安全性进行综述。
  • 药物新发现
    翟崇凯, 杨少哲, 张清伟, 张贺伟, 付秀虹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4): 1-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4.01
    目的:探索芬苯达唑(FBZ)的抗肿瘤谱,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解析其治疗结肠癌的潜在作用机制,并开发具备良好口服性能的FBZ纳米制剂,助力FBZ的临床应用转化。方法:首先采用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及流式细胞术,筛选FBZ对7种常见肿瘤类型(结肠癌、前列腺癌、肺癌、肝癌、卵巢癌、乳腺癌和胰腺癌)9种细胞系的抗肿瘤活性;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初步解析其作用于结肠癌的关键靶点与信号通路;制备基于胆酸盐载体的FBZ口服纳米药物,以克服其低水溶性限制。结果:FBZ对结肠癌细胞系的抑制效果最显著,随后依次为前列腺癌、肺癌、肝癌、卵巢癌、乳腺癌及胰腺癌。网络药理学发现6个关键靶点,即BRAF、KDR、RAF1、MMP1、MAPK8和MAPK14;KEGG富集主要通过癌症通路、Rap1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通路、MAPK信号通路、Relaxin信号通路和FoxO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FBZ与靶蛋白MAPK14、BRAF及其突变体BRAFV600E和RAF1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FBZ口服纳米药物粒径大小约为300 nm,水溶性达到0.5 mg/ml,提高了约500倍。结论:FBZ在体外对结肠癌细胞表现出极高的敏感性,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抑制肿瘤进展。开发的口服纳米制剂显著改善其水溶性,为FBZ潜在的临床抗肿瘤用药提供参考,并为未来的转化研究奠定基础。
  • 合理用药科普
    王宁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122-1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19
    <正>过敏是一种全身性多系统疾病,表现为暴露在环境(过敏原)中的器官或组织出现炎症反应,如呼吸系统的哮喘、鼻炎,皮肤的特应性皮炎、荨麻疹,消化系统的呕吐、腹泻、腹痛等。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过敏患者越来越多。2013年,世界过敏组织(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WAO)提出过敏性疾病已成为21世纪“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
  • 抗肿瘤用药
    奚和明, 赵雪松, 杨振宇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0): 59-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0.009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s)、肿瘤标志物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5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3DCRT,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CTCs、血管生成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缓解率(65.33%)高于对照组(42.67%,P<0.05);两组患者CTCs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TGF-β1、VEGF和MMP-9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CEA、SCCA和CYFRA21-1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血清CTCs、TGF-β1、VEGF、MMP-9、CEA、SCCA和CYFRA21-1水平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2年和3年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罗替尼联合3DCRT可显著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CTCs、肿瘤标志物水平,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提高生存率,且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