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2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5-01-31
  

  • 全选
    |
    标准与讨论
  • 周志衡, 王皓翔, 吴晓亮, 王红, 刘宏, 吴泽兵, 胡晓婷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1-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共存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国内外已经发布的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相关指南及专家共识主要是针对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单病种/多病种共存的临床诊疗,对我国基层卫生服务背景下的医防融合、分级诊疗、多方联动与规范化管理的指引较少,且我国基层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共存的医防融合实施工作尚未达到预期效果。为了更好地指导和规范我国基层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共存医防融合规范化管理,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在归纳国内外相关文献证据、广泛征集意见、充分结合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总结了《基层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共存医防融合规范化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本共识的内容包括基层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共存的背景和理念、诊断标准、管理流程、机构职责与团队建设、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等,旨在为我国基层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共存医防融合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
  • 药物新发现
  • 陈鑫, 王帅飞, 孟欢欢, 杜勤超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17-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索特西普(sotatercept)是一种激活素受体ⅡA(ActRⅡA)融合蛋白,由美国默沙东公司研发,并于2024年3月26日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肺动脉高压(PAH)的治疗。索特西普是首个用于PAH治疗的激活素信号抑制剂,能够选择性地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配体结合,通过改善促增殖和抗增殖信号之间的平衡来调节肺动脉血管的增殖和抑制,从而逆转肺部小动脉血管的过度增殖和重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索特西普能够显著改善PAH患者的运动能力,与基线相比,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6MWD)增加了40.8m,肺血管阻力(PVR)、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功能等级(WHO FC)等都得到了显著改善。此外,索特西普在PAH患者中也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目前,该药尚未在我国获批上市。本文对索特西普的作用机制、药动学特征以及临床研究进展等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PAH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用药参考和理论依据。
  • 疼痛/麻醉用药
  • 孙雪林, 黄厚源, 彭旭东, 刘德军, 张亚同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22-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慢性疼痛问题日趋突出。慢性非癌性疼痛主要治疗药物包括非阿片类药物和阿片类药物。考虑老年人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敏感性,非阿片类药物优先于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局部镇痛药可避免全身ADR,对乙酰氨基酚是轻度疼痛一线药,但因其具有肝毒性,需确定剂量谨慎使用;抗抑郁药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可优选去甲替林;抗癫痫发作药中,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较安全;老年人对肌肉松弛药多不耐受。阿片类药物使用需谨慎,对于老年患者要谨慎用药,仅在其他治疗无效且利大于弊时使用,因其可能导致精神状态改变、便秘、平衡能力下降、呼吸抑制等ADR,老年患者剂量应降低并缓慢调整。总之,老年慢性非癌性疼痛治疗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合理选择药物和治疗方案。
  • 高兴旺, 盛李平, 马艳红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27-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髂腰肌平面阻滞(IPB)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9月期间于某院行PFNA治疗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IPB,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应激指标[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术后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切皮时、术毕时HR、MAP较麻醉诱导前30min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4h时Cor、E水平较术前均升高(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苏醒后12h(T1)、24h(T2)时VAS评分均高于麻醉苏醒后6h(T0)时,T2时VAS评分高于T1时(P<0.05);观察组患者T0、T1、T2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2h内,观察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IPB可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缓解手术应激反应,增强术后镇痛效果,且减少患者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 抗肿瘤用药
  • 何建鑫, 王文胜, 刘玉桐, 刘晓亚, 马志强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33-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氟维司群联合达尔西利治疗激素受体(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88例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氟维司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达尔西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5.00%)高于对照组(41.6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19+和CD8+均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CD3+和CD4+/CD8+均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Karnofsky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2~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至随访结束,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PFS)(15个月)长于对照组(9个月,χ2=18.310,P<0.001);观察组总生存期(OS)(24个月)长于对照组(18个月,χ2=4.157,P=0.042)。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降低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维司群联合达尔西利能提高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同时也需要注意,时刻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张丽娜, 林秀, 李文娟, 宾颜英, 潘献彬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40-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高剂量附子理中汤联合化疗对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期间于某院治疗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CapeOX化疗方案,对照组患者加用低剂量附子理中汤,观察组患者加用高剂量附子理中汤,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酸激酶(CK)]、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肾功能[肌酐(Cr)、血尿素氮(BUN)]、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DH、CK-MB、CK、ALT、AST、Cr和BUN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80.00%)高于对照组(56.00%,P<0.05),疾病控制率(96.00%)高于对照组(88.00%,P<0.05);中医证候疗效(90.00%)高于对照组(66.00%,P<0.05);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剂量附子理中汤联合化疗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化疗不良反应,且未发生心肝肾功能损害。
  • 消化系统用药
  • 冯小丽, 黄宏春, 唐伟, 张小强, 郝丽娜, 张运希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47-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接受维得利珠单抗治疗后缓解效果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关预测模型,为维得利珠单抗的临床应用及预后不良人群的早期识别提供更多信息。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期间于某院接受维得利珠单抗治疗的91例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是否达到临床缓解分为缓解组(n=81)和未缓解组(n=10)。组间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得出缓解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评估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接受维得利珠单抗治疗14周后的临床缓解率为89.01%(81/9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肛周累及比例、疾病类型及既往治疗史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累及肛周、疾病类型及既往治疗史均为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接受维得利珠单抗治疗后缓解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及回归模型的P值预测概率对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接受维得利珠单抗治疗后的缓解效果进行预测,约登指数分别为46.30%(疾病类型)、71.60%(肛周累及)、35.19%(既往治疗情况)、84.57%(回归模型的P值预测概率)。结论: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接受维得利珠单抗治疗后的缓解效果可能与肛周累及情况、疾病类型及既往治疗史有关,利用以上因素构建的数据模型对于患者缓解效果的预测显示出良好效能,值得在工作中深入分析。
  • 胡昱月, 黄蕾, 范晶晶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53-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盐酸罂粟碱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肠缺血标志物水平和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3年4月期间某院收治的82例缺血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立即禁食、静脉营养支持、胃肠减压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盐酸罂粟碱。两组均治疗14天。比较两组腹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D-二聚体(D-D)水平、大便隐血转阴时间、血清肠缺血标志物[二胺氧化酶(DAO)、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炎症指标[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腹痛VAS评分、血浆D-D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大便隐血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血清DAO、α-GST、I-FABP、IL-1β和IL-6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全血NLR和PLR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75.61%,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盐酸罂粟碱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缺血性肠病患者临床疗效较佳,可有效减轻患者腹痛、便血症状,改善肠道缺血状况,减轻炎症反应,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 骨科用药
  • 闫锋, 田媛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60-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活血通脉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凝血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9月某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120例老年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脉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并进行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H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3个月后HSS评分均高于治疗1个月后(P<0.05);观察组患者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对照组,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最大伸直角度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最大屈曲角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5.00%,P<0.05)。结论:活血通脉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显著改善行TKA的老年KOA患者膝关节功能和凝血功能,提升膝关节活动度,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罗恒超, 郑铁牛, 黄勇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65-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滑膜炎片联合艾瑞昔布片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51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5)。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艾瑞昔布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滑膜炎片,两组均连续服用8周。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症状[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肿胀评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LKSS)]、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膝关节肿胀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LKSS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TNF-α、IL-1β、MMP-3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00%)高于对照组(61.54%,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滑膜炎片联合艾瑞昔布片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患者临床疗效较佳,可有效改善膝关节症状和膝关节功能,降低膝关节炎症反应,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 泌尿系统用药
  • 常洁, 郭佳音, 梁素忍, 刘俊英, 李飞, 陈豫闽, 郭志玲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70-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西那卡塞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终末期肾病(ESRD)腹膜透析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钙磷代谢、冠状动脉钙化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6例ESRD腹膜透析合并SHP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1组采用阿法骨化醇治疗,对照2组采用西那卡塞治疗,观察组采用西那卡塞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比较3组患者钙磷代谢、冠状动脉钙化、微炎症状态、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1组血钙水平升高(P<0.05),对照2组降低(P<0.05),观察组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1组血磷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2组和观察组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2组(P<0.05);对照1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冠状动脉钙化率均升高(P<0.05),对照2组和观察组无明显变化(P>0.05);3组患者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及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1组(78.57%)和对照2组(83.33%,P<0.05)。治疗期间,3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西那卡塞联合阿法骨化醇能提高ESRD腹膜透析合并SHPT的临床疗效,有效调节患者体内钙磷代谢及i PTH水平,纠正SHPT,延缓冠状动脉钙化,减轻微炎症状态,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具有积极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急诊科用药
  • 常振东, 杨莹, 黄凯歌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77-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对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炎性细胞因子、肺纤维化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于某院治疗的96例AP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洗胃、血液净化、抗炎、抗氧化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机械通气、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Ⅰ型呼吸衰竭]、血气分析指标[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PaO2)]、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肺纤维化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肝肾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血肌酐(SCr)]及治疗14天后存活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Ⅰ型呼吸衰竭发生率及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OI、PaO2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hs-CRP、IL-6、MMP-9和TGF-β1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ALT和SCr水平均降低,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4天后存活率(62.50%)高于对照组(41.67%,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指标,缓解炎症反应,抑制肺纤维化相关因子生成,且不增加肝肾损伤。
  • 眼科用药
  • 姚秋实, 叶雷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84-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初始阶段进行1次注射+必要时(1+PRN)玻璃体腔雷珠单抗(IVR)注射方案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CSC)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4年4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90例CCSC合并CNV患者。患者均接受1+PRN IVR注射方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视网膜下液隆起最高点高度(HPSF)、黄斑中心凹厚度(CMT)、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并记录其视网膜中央静脉最低血流速度(Vmin)、最大血流速度(Vmax)及CNV血流面积。根据患者治疗3月后的BCVA对患者进行分组,56例BCVA提高≥0.2Log MAR的患者纳入提高组,34例纳入未提高组,分析影响患者BCVA的因素。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BCVA、HPSF、CMT和SFCT均降低(P<0.05),Vmin、Vmax和CNV血流面积均降低(P<0.05);与提高组相比较,未提高组患者的年龄较高,基线BCVA、基线HPSF、基线CMT、基线SFCT、基线CNV血流面积均升高(P<0.05),发病时间、性别、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基线Vmin、基线Vmax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多因素分析可知,年龄、基线BCVA、基线CMT、基线CNV血流面积均对治疗后BCVA存在影响。结论:1+PRN IVR注射方案对CCSC合并CNV的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年龄、基线BCVA、基线CMT和基线CNV血流面积均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 经方和经验方用药
  • 赵梁, 刘中友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90-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参苏饮合苇茎汤联合肺五针对糖尿病肺部感染患者糖稳态失衡的改善及免疫炎症、气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7月期间于某院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吸氧、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血糖、纠正酸碱失衡等基础对症治疗,并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苏饮合苇茎汤联合肺五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天。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身热烦渴、胸闷胸痛、汗出、痰黄带血、咳嗽气粗、口渴)积分、临床症状恢复时间(肺部阴影吸收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咳痰咳嗽减轻时间)、气道微生态(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血液指标[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微小RNA 21(miR-21)、Toll样受体4(TLR4)mRNA和CD64]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身热烦渴、胸闷胸痛、汗出、痰黄带血、咳嗽气粗、口渴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阴影吸收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咳痰咳嗽减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ce指数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Shannon指数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hPG和HbA1c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FVC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TLR4 mRNA和CD64水平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miR-21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77.50%,P<0.05)。结论:参苏饮合苇茎汤联合肺五针治疗糖尿病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疗效较佳,可有效降低TLR4 mRNA水平,提高miR-21水平,减轻免疫炎症损伤,改善糖稳态失衡、肺功能及气道微生态。
  • 许海生, 段艳利, 刘晓敏, 王俊莹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97-1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活血柔肝养阴方联合督脉十三针治疗脑梗死后下肢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脑梗死后下肢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干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接受督脉十三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活血柔肝养阴方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下肢痉挛程度[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平衡功能[伯格氏平衡量表(BBS)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要和次要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CS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BBS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97%)高于对照组(75.76%,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活血柔肝养阴方联合督脉十三针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下肢痉挛程度,提高肢体平衡能力,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 检验检测与合理用药
  • 陈志勇, 陈华, 李季林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103-1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某院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193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药敏试验;此外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93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标本培养有病原菌共49例(25.38%),分离146株病原菌,剔除重复菌株后共85株。革兰阳性菌60株(70.59%),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26株,30.59%)为主;革兰阴性菌25株(29.41%),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14株,16.47%)为主。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均耐药(100.00%),对苯唑西林高度耐药(≥66.67%)。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2.86%和85.71%,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78.57%和85.7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3h、脑室外引流、脑脊液外漏以及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为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该院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细菌培养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对青霉素普遍耐药。手术时间≥3h、进行脑室外引流、存在脑脊液外漏以及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为发生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尤其是针对革兰阳性菌的耐药情况,以提高患者术后颅内感染控制及治疗效果。
  • 张颖, 张月丽, 杨晓瑞, 李文星, 马岩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109-1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药物靶基因介导的调脂药物与骨质疏松(OP)间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数据库、全球脂质遗传学联盟(GLGC)、IEU Open GWAS,选择与调脂药物强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作为工具变量,并借助逆方差加权法(IVW)、加权中位法(WM)、MR-Egger、加权模型、简单模型等多种统计学方法,以优势比(OR)评价调脂药物与OP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敏感性分析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并使用Cochran's Q进行异质性检验,MR-Egger intercept检验是否存在水平多效性,留一法分析是否具有潜在影响的SNPs等。结果: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和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介导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OP风险升高有关,其中HMGCR抑制剂与OP的OR值为0.9934(95%CI:0.9878~0.9990,P=0.0207<0.05),PCSK9抑制剂与OP的OR值为0.9819(95%CI:0.9792~0.9845,P=0.0266<0.05)。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具有可靠性,无明显偏倚。结论:HMGCR抑制剂和PCSK9抑制剂可能有助于预防OP的发生,通过基因层面探讨调脂药物对OP的因果关系,有望对OP的早期防治提供有利证据。
  • 药学门诊与服务
  • 李谷雨, 金祥龙, 吴媛, 李斌, 王玉民, 李春玲, 徐静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116-1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社区药师针对老年慢病患者开展的药物治疗管理(MTM)服务。方法:以就诊药物治疗管理门诊的1例糖尿病合并多种慢病患者为例,社区的临床药师通过信息的收集、药物的分析评估、与家庭医生合作制定计划、计划执行、跟踪随访5个流程对患者进行一个闭环管理。结果:经过6个月的跟踪随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情控制平稳,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药物治疗管理,能够解决老年慢病患者的药物相关问题,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保障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与疗效。
  • 合理用药科普
  • 王宁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122-1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过敏是一种全身性多系统疾病,表现为暴露在环境(过敏原)中的器官或组织出现炎症反应,如呼吸系统的哮喘、鼻炎,皮肤的特应性皮炎、荨麻疹,消化系统的呕吐、腹泻、腹痛等。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过敏患者越来越多。2013年,世界过敏组织(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WAO)提出过敏性疾病已成为21世纪“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
  • 郭涛, 马元施, 宋世冬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125-1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2020年12月9日发布的《2019年全球卫生估计报告》中指出[1]:缺血性心血管病是全球居民第1位死因(占比16%),卒中(脑血管意外)居第2位(占比11%)。目前,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如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缺血性脑卒中等是我国城乡居民第1位死因(占比40%以上)[2]
  • 樊晓光, 乔鲁军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128-1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在临床,经常会有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咨询医生:“服用达比加群酯期间是否需要抽血?”“如果忘记服药,能补服吗?”除了上述问题外,服用达比加群酯后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本文就达比加群酯的服用方法、保存方法等常见注意事项进行归纳总结,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新型抗凝药达比加群酯。
  • 赵月, 李国春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131-1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药品作为现代医学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对于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药品也不例外。在带来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能产生一系列药品不良反应。因此,深入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很有必要。本文将带您了解预防和应对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期更好地保障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药品不良反应的基本概念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按照正常剂量与使用频次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1]。可能表现为身体的不适、功能异常或生化指标的改变等。根据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可分为常见不良反应、罕见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