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门诊与服务”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药学门诊与服务
    李伟俊, 戚建航, 滕天立, 阳平, 柳琳, 饶跃峰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7): 124-1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7.017
    目的:评价某院临床药师主导的多学科重点监控药品工作小组对重点监控药品的管理成效,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多学科重点监控药品工作小组进行处方点评,基于医院信息系统,调取某院2023年第3季度(干预前)和2024年第2季度(干预后)住院患者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数据,分析干预前后重点监控药品的品规数、销售金额占比、使用强度、处方合理率。结果:干预后,该院重点监控药品品规数从37个降至33个,销售金额占比从11.99%降至9.68%,使用强度从238.57 DDDs/(100人·天)降至226.99 DDDs/(100人·天),处方合理率从88.9%升至95.6%。结论:该院多学科重点监控药品工作小组对重点监控药品的管理取得了积极成效,降低了其销售金额占比和使用强度,提升了处方合理率,可有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药学门诊与服务
    薛昀, 王奎鹏, 王璐, 赵熙婷, 荣春蕾, 周鹏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7): 129-1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7.018
    目的:探讨某院2019~2023年口服中成药的使用情况,为其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2019~2023年口服中成药的使用数据,对品种数、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数、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药品排序比(B/A)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9~2023年,该院口服中成药品种数基本持平,销售金额整体呈上升趋势。口服中成药品种中的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数和销售金额呈现上升态势。销售金额和DDDs排名前10位的口服中成药类别基本稳定,理血剂的销售金额及DDDs占比稳居第一。DDDs排名前10位的口服中成药单品种基本保持稳定,其中解郁丸的DDC稳居前列。结论:该院2019~2023年口服中成药的品种基本满足临床需求,临床使用较为合理,但个别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部分口服中成药的DDC较高,有必要对临床使用环节进一步加强监管。
  • 药学门诊与服务
    安宁, 刘维, 杜雅薇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6): 124-1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6.021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抗肿瘤药物暴露环节及因素,为加强暴露防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PIVAS 2023年9月~2024年8月抗肿瘤药物接收、储存、拆零、配置操作、溢出处理、医疗废物处理和个人防护装备的相关记录和数据,分析抗肿瘤药物发生暴露的环节及防护措施。结果:暴露风险环节主要为抗肿瘤药物接收时药品管理员未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拆零造成药品损失、配置过程中操作不规范、配置错误。结论:PIVAS抗肿瘤药物暴露发生因素较多,建议组织PIVAS员工进行职业暴露风险防范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暴露防护意识,降低工作人员在全流程中的暴露风险。
  • 药学门诊与服务
    冯雪梅, 杨淼, 王翔岩, 张建民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6): 129-1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6.022
    目的:深入分析北京某家三甲专科儿童医院药品破损的情况,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收集和选取该院2023年1~12月的药品破损记录,统计破损药品分类、金额、破损原因等信息。结果:2023年该院破损药品共计1675盒,破损药品金额为101 240.03元。以儿科类、内科类及呼吸系统用药为主,占比分别为37.23%、8.67%、7.16%。破损药品的剂型主要为口服液、颗粒剂及注射液,占比为58.51%、12.06%、4.18%。人为因素是导致药品破损的主要原因,占比高达60.11%。其次为机械破损,占比23.90%。环境因素、因退药产生的破损以及药品质量问题分别占6.30%、7.45%和2.24%。每月破损药品的数量与当月处方数总体呈正相关。结论:可通过建立制度、加强培训、调整易破损药品摆放位置等措施,降低药品破损率,减少医院资金损失,提升药品管理效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药学门诊与服务
    刘娉, 刘凡凡, 张月丽, 张颖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6): 135-1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6.023
    目的:评估驻科药师工作模式在儿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实践效果,为优化儿童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构建标准化驻科药师工作体系,包括:制定标准化工作流程,开展入院患儿病情综合评估及制定个体化监护计划;参与临床查房及药学查房;实施全流程药学监护(含医嘱动态审核、治疗方案优化、用药风险预警);强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结果:通过驻科药师参与临床抗菌药物应用与管理,2024年儿科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占比、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药占比、平均每人抗菌药物品种数、平均每人抗菌药物费用同比2023年均下降,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上报例数增加。结论:驻科药师工作模式可有效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保障儿童用药安全,为构建儿童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体系提供创新实践路径。
  • 药学门诊与服务
    张雅, 杨莉蓉, 孙丽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2): 123-1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2.21
    目的:建立基于药物治疗管理(MTM)服务模式的咳喘药学门诊,评价应用该管理模式下的咳喘药学门诊服务对哮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在某院接受咳喘药学门诊服务的哮喘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研究,观察在接受基于MTM咳喘药学服务模式前、干预后(干预3个月和6个月),患者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吸入装置使用得分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评分、健康效用值及患者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该院形成了基于MTM的咳喘药学门诊服务模式。经3个月干预后患者ACT评分由干预前16.93分上升至20.05分;吸入装置使用得分率由38.82%上升至82.18%;不良反应发生率由28.00%下降至13.00%;健康效用值由0.54上升至0.55;依从性评分由(5.46±1.18)分上升至(6.79±0.76)分;患者满意度评分由(36.94±8.49)分上升至(48.62±5.83)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着干预时间延长至6个月,ACT评分、吸入装置使用得分率、依从性及满意度评分均较干预3个月升高(P<0.05)。结论:基于MTM模式的咳喘药学门诊服务可以提高哮喘患者使用吸入装置的正确率,提高用药依从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保证药物治疗效果最大化,促进哮喘患者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 药学门诊与服务
    宋燕娜, 陶兴茹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2): 131-1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2.22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新生儿军团菌肺炎实施药学服务的过程,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新生儿军团菌肺炎治疗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药师参与1例新生儿军团菌肺炎抗感染治疗的案例,协助临床医生制订和完善治疗方案,并对患儿进行个体化用药监护和用药宣教,从而保障药效及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临床药师利用专业知识,查阅文献,结合患儿临床表现,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治疗后患儿顺利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新生儿军团菌肺炎抗感染治疗方案,对药品不良反应、预防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药学监护,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药学门诊与服务
    李谷雨, 金祥龙, 吴媛, 李斌, 王玉民, 李春玲, 徐静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116-1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18
    目的:探讨社区药师针对老年慢病患者开展的药物治疗管理(MTM)服务。方法:以就诊药物治疗管理门诊的1例糖尿病合并多种慢病患者为例,社区的临床药师通过信息的收集、药物的分析评估、与家庭医生合作制定计划、计划执行、跟踪随访5个流程对患者进行一个闭环管理。结果:经过6个月的跟踪随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情控制平稳,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药物治疗管理,能够解决老年慢病患者的药物相关问题,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保障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与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