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喘用药专栏
魏立明, 王睿, 陈岩松, 杨巨贵, 周鑫, 史克龙, 徐凡翔, 马玲, 周素琴
目的:探索构建咳喘药学门诊模式,并评价其患者管理成效。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1日~2024年6月30日于某院咳喘药学门诊就诊的30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相关资料,评价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饲养动物和职业暴露对疾病严重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分级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分级]的影响,并比较患者在药学服务干预前后疾病控制情况(CAT评分)、吸入剂用药准确性(吸入装置使用评分)和用药依从性[8项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评分]。结果:在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饲养动物和职业暴露等5项指标中,年龄对CAT评分和mMRC分级有显著影响(P<0.05),是否接触粉尘对mMRC分级与GOLD分级有显著影响(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患者吸入装置使用评分和MMAS-8评分均有明显升高,CAT评分则降低(P<0.05)。结论:咳喘药学门诊可为患者提供高效的药学服务,其工作模式具有可行性和可借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