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监测”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抗菌药物监测
    井然;郭大文;王俊瑞;贺靖冬;王瑶;徐英春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12): 78-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12.012
    目的:比较艾沙康唑(ISA)和伏立康唑(VOR)及两性霉素B(AMB对我国多中心临床分离的曲霉属和毛霉目菌株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2017~2020年来自中国医院侵袭性真菌病监测网(CHIF-NET)北方合作医院的临床分离丝状真菌131株,包含曲霉属105株和毛霉目菌株26株。结果:ISA和VOR对曲霉属的体外活性相似,ISA对毛霉目菌株具有良好的活性,敏感株[最低抑菌浓度(MICs)在0.06~2μg/ml],各有1株卷枝毛霉和总状共头霉对ISA耐药(MIC≥8μg/ml)。而VOR对毛霉目菌株均无活性(MICs在4~>8μg/ml)。AMB对所有检测的毛霉目菌株均具有较强的活性(MICs在0.12~2μg/ml)。结论:本研究证实了ISA对绝大部分毛霉目和曲霉属具有较强的活性,可作为治疗侵袭性霉菌感染(IMIs)的有潜力的药物。
  • 抗菌药物监测
    荆楠;贾爱华;马冰;袁有华;闫文娟;张琦;张江峰;马琼;楚亚菲;许俊红;王山梅;李轶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11): 84-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11.008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血流感染患者的细菌耐药性、感染风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215例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比较CRPA组和非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NCRPA)组、CRPA组中死亡组与存活组的临床特征,并探讨CRPA血流感染的风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215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血液科(71例,33.0%)和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69例,32.1%),其中CRPA共59株(27.4%)。CRPA组对β内酰胺类药物(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氨基糖苷类药物(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NCRPA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占比、低蛋白血症、转院转科史、留置胃管、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入住ICU、感染前住院时长、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联用2种抗菌药物与CRPA血流感染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联用2种抗菌药物及感染前住院时长是CRPA血流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此外,CRPA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率为42.4%,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脓毒症休克(P=0.001)及机械通气(P=0.021)是CRPA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中,CRPA死亡率较高,且菌株对常用药物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联用2种抗菌药物及感染前住院时长是CRPA血流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机械通气及脓毒症休克与CRPA血流患者预后较差相关。耐药性及风险因素分析对临床识别CRPA感染、优化抗菌药物的使用及治疗预后不良的高危患者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 抗菌药物监测
    王艳艳;高翔宇;王颖君;吕莹莹;韩艳秋;兰海霞;王俊瑞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11): 92-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11.009
    目的:探讨本院住院患者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分布特征,为临床防控和治疗CRAB感染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21年2月本院分离的100株CRAB临床分离株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microTyperMALDI-TOF质谱仪对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应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及其配套的GN-16革兰阴性菌药敏卡进行药敏试验,同时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PCR)检测12种常见的碳青霉烯基因和插入序列ISAba1的分布情况。结果:在CRAB分离标本中,痰液标本最多(75株,75.0%);在临床科室分布中,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检出的菌株数最多(30株,30.0%)。CRAB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和环丙沙星全部耐药;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90.0%;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33.0%;未发现对替加环素耐药株。PCR扩增结果显示,bla_(OXA-23)、bla_(OXA-51)、bla_(OXA-58)、bla_(NDM)、bla_(IPM)和ISAba1检出率分别为97.0%、94.0%、1.0%、4.0%、1.0%和99.0%,未检出bla_(OXA-24)、bla_(OXA-143)、bla_(OXA-48)、bla_(KPC-2)、bla_(SIM)、bla_(VIM)及blaGIM基因。结论:住院患者分离的CRAB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广泛,但对替加环素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产碳青酶烯酶是CRAB对碳青酶烯类药物耐药最重要的机制之一,最主要的酶型为bla_(OXA-23)和bla_(OXA-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