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药研究”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临床用药研究
    唐现策;赵二江;刘长鹏;邢文群;刘先本;郑燕;李婵婵;余华琼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09): 35-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09.003
    目的:以金标准数据集为基准,验证本院融合生存数据集的质量,并建立一种适用于国内的生存终点验证方法。方法:通过肿瘤临床获益指标-总生存期(OS)的多源融合数据库及融合生存数据集质量验证的方法学研究,纳入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484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数据包括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状态(死亡或生存)、最后生存日期和死亡日期。以金标准数据集为基准,采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死亡日期一致性等有效性指标评估融合生存数据集的数据质量。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OS。结果:与金标准数据集相比,融合生存数据集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和±30天准确率分别为82.8%、76.8%、71.8%、86.2%和81.4%。金标准数据集和融合生存数据集的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15.2月和16.0月。结论:多源融合数据库及真实世界证据的对比研究有利于提供高质量的肿瘤患者OS数据,可为医、教、研、防及肿瘤政策制定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 临床用药研究
    段春霞;张志强;白庆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09): 43-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09.004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并评估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加用安罗替尼。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1秒率(FEV_1/FVC)等肺功能指标水平,以及自然杀伤细胞(NKcell)、CD4~+、CD3~+等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细胞生长因子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4.44%)高于对照组(60.00%,P<0.05);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细胞生长因子指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细胞生长因子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8.89%,P>0.05)。结论:在化疗基础上给予安罗替尼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NSCLC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肺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 临床用药研究
    李跃文;李雪珠;安丽景;李中玉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09): 48-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09.005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中药复方治疗乳腺癌的组方规律,为临床遣药组方提供可靠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VIP)和万方等数据库,筛选西医常规联合中药复方治疗乳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对文献涉及中药复方中单味中药的频数、性味归经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核心中药做关联规则、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53篇文献,涉及102首方剂、178味中药,累计应用频次为1398次。应用频次最多的3类药物分别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涉及中药的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大多为甘、苦、辛;归经以入肝、脾、胃经为主。拓扑学筛选得到白术、黄芪、茯苓、柴胡、莪术等16味核心中药,关联规则显示白术-黄芪、白术-茯苓、白术-柴胡等组合的频数和支持度均较高,因子分析提取到6个公因子。结论:中药复方治疗乳腺癌疗效显著,临床治疗乳腺癌多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等为主,六君子汤、逍遥散、四逆散、柴胡舒肝散、参苓白术散、益气养荣汤等为治疗乳腺癌的基本方。
  • 临床用药研究
    吴开丽;程前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09): 55-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09.006
    目的:研究金龙胶囊联合放化疗对脑胶质瘤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106例脑胶质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放化疗+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金龙胶囊。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和CD4~+/CD8~+比值)、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蛋白153(CA1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均降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EA、CA153和VEGF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7.17%)低于对照组(62.27%,P>0.05);观察组1年总生存率(81.13%)高于对照组(56.60%,P<0.05)。结论:金龙胶囊联合放化疗治疗脑胶质瘤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放化疗,能减轻免疫抑制作用,调节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患者生存率,且安全性较好。
  • 临床用药研究
    程涛;任小强;辛士永;张惟;张建国;雷晓航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09): 62-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09.007
    目的:探讨卡介苗和表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在本院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的NMIBC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卡介苗组)患者92例,接受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表柔比星组)患者108例。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复发情况,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CK-19)、CK-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观察并记录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卡介苗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2.17%和7.61%,均低于表柔比星组的9.26%和16.67%(P<0.05)。术后12个月,卡介苗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表柔比星组(P<0.05);卡介苗组血清IL-6、TNF-α、sICAM-1水平以及CK-19、CYFRA21-1水平均低于表柔比星组(P<0.05);表柔比星组无发热发生,卡介苗组发热率为16.30%(P<0.05),但患者均无需治疗即可恢复;两组血尿、尿痛、尿频/尿急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应用于TURBT术后NMIBC患者,可减轻炎症和降低肿瘤活力,预防肿瘤复发效果优于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 临床用药研究
    何行昌;赵杰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09): 69-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09.00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帕替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术后淋巴细胞亚群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年 2 月 ~2022 年 2 月本院收治的 HCC 行根治术患者 98 例,采用随机数字 表 法 分 为 A 组 和 B 组, 每 组 49 例。A 组 HCC 术 后 给 予 250mg 阿 帕替尼联合 TACE;B 组 HCC 术后给予 125mg 阿帕替尼联合 TACE。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和 CD4~+/CD8~+比值)、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 -3(GPC3)]、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不良反应。结果:相较于 B 组,A 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较高(P<0.05);CD3~+、CD4~+水平和 CD4~+/CD8~+比值均较高(P<0.05);CD8~+较低(P<0.05);AFP 和 GPC3 水平较低(P<0.05);ALT、AST 和TBiL 水平较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 HCC 患者根治术后给予阿帕替尼联合 TACE,与阿帕替尼 150mg 相比,250mg 可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 T 淋巴细胞亚群、下调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肝功能,且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 临床用药研究
    荆珍;潘颖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09): 76-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09.009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肺癌合并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9 年 10 月 ~2022 年 1 月期间本院肿瘤科收治的 90例肺癌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5 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化疗,对照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 [ 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介素 -6(IL-6)和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肿瘤标志物水平 [ 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糖类抗原 125(CA125)]、免疫功能指标(血清中 CD3~+、CD4~+、CD4~+/CD8~+)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77.78%,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中 TNF-α、IL-6、hs-CRP 等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中 CEA、NSE、CA125 等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中 CD3~+、CD4~+、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标表达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 CD3~+、CD4~+水平及 CD4~+/CD8~+均降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 CD8~+均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5.56%)低于对照组(42.22%,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临床疗效较佳,可有效降低肺癌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和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 临床用药研究
    郭建阔;李卫华;王仲锋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09): 83-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09.010
    目的:探讨艾瑞昔布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均口服给予羟考酮缓释片,此外,对照组给予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给予艾瑞昔布联合唑来膦酸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进行评分;对血清内皮素-1(ET-1)、神经肽Y(NPY)、前列腺素E_2(PGE_2)进行测定;比较两组患者镇痛疗效;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ET-1、NPY和PGE_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5.5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艾瑞昔布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疗效较好,能够抑制ET-1、NPY和PGE_2的释放,促进疼痛缓解,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