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用药”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消化系统用药
    冯小丽, 黄宏春, 唐伟, 张小强, 郝丽娜, 张运希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47-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07
    目的:探讨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接受维得利珠单抗治疗后缓解效果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关预测模型,为维得利珠单抗的临床应用及预后不良人群的早期识别提供更多信息。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期间于某院接受维得利珠单抗治疗的91例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是否达到临床缓解分为缓解组(n=81)和未缓解组(n=10)。组间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得出缓解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评估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接受维得利珠单抗治疗14周后的临床缓解率为89.01%(81/9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肛周累及比例、疾病类型及既往治疗史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累及肛周、疾病类型及既往治疗史均为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接受维得利珠单抗治疗后缓解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及回归模型的P值预测概率对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接受维得利珠单抗治疗后的缓解效果进行预测,约登指数分别为46.30%(疾病类型)、71.60%(肛周累及)、35.19%(既往治疗情况)、84.57%(回归模型的P值预测概率)。结论: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接受维得利珠单抗治疗后的缓解效果可能与肛周累及情况、疾病类型及既往治疗史有关,利用以上因素构建的数据模型对于患者缓解效果的预测显示出良好效能,值得在工作中深入分析。
  • 消化系统用药
    胡昱月, 黄蕾, 范晶晶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53-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08
    目的:探讨盐酸罂粟碱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肠缺血标志物水平和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3年4月期间某院收治的82例缺血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立即禁食、静脉营养支持、胃肠减压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盐酸罂粟碱。两组均治疗14天。比较两组腹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D-二聚体(D-D)水平、大便隐血转阴时间、血清肠缺血标志物[二胺氧化酶(DAO)、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炎症指标[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腹痛VAS评分、血浆D-D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大便隐血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血清DAO、α-GST、I-FABP、IL-1β和IL-6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全血NLR和PLR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75.61%,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盐酸罂粟碱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缺血性肠病患者临床疗效较佳,可有效减轻患者腹痛、便血症状,改善肠道缺血状况,减轻炎症反应,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 消化系统用药
    朱艳丽, 孟利军, 杨艳, 郭晓鹤, 秦咏梅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1): 52-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1.09
    目的:探讨维得利珠单抗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反应、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12月期间于某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06例中重度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注射用维得利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肠道屏障功能指标(D-乳酸、二胺氧化酶)、炎症指标[黏蛋白1(MUC1)、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红细胞沉降率(ESR)]、Th17/Treg平衡指标(Th17、Treg和Th17/Treg)、临床症状(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消失时间、ESR、C反应蛋白(CRP)恢复正常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D-乳酸、二胺氧化酶、MUC1、CCL11、ESR和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Th17、Th17/Treg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Treg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ESR、CRP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68%)高于对照组(73.58%,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维得利珠单抗联合美沙拉嗪治疗中重度UC患者临床疗效较佳,可显著促进临床症状消退,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 消化系统用药
    杜学芳, 张利利, 姬娟娟, 张超群, 张彩凤, 郭晓鹤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7): 68-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7.010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炎症因子、结肠黏膜屏障指标及炎症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10月期间于某院治疗的84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补液、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沙拉嗪肠溶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肠黏膜屏障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炎症相关蛋白[粪便钙卫蛋白(FC)、GATA结合蛋白-3(GATA-3)]、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CRP、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DAO、D-乳酸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FC、血清GATA-3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5.71%)高于对照组(61.90%,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皮疹、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抑制炎症因子,增强结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FC、血清GATA-3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 消化系统用药
    韩莉, 郭云霞, 张意兰, 陈光耀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5): 67-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5.011
    目的:探究五味苦参肠溶胶囊联合沙利度胺片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2年6月于某院就诊的86例难治性U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沙利度胺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沙利度胺片联合五味苦参肠溶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水平、炎症因子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白介素-10(IL-10)]及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改良Mayo内镜评分、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腹痛、腹泻、脓血便、肛门灼热)改善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及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hsCRP、TNF-α、ICAM-1及V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SO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改良Mayo内镜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9.07%,P<0.05);腹痛、腹泻、脓血便以及肛门灼热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用沙利度胺片相比,五味苦参肠溶胶囊联合沙利度胺片可进一步改善难治性UC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症状改善时间,调节患者体内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改善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氧化应激水平,具有较好的治疗前景,值得临床推广。
  • 消化系统用药
    丁波, 崔晨辉, 段飞, 杜巧婷, 刘令令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5): 74-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5.012
    目的:基于文献数据挖掘和Meta分析探究中药复方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用药规律和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of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中药复方治疗Hp相关性CAG的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各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9月。首先进行数据频次统计和挖掘分析;其次进行Meta分析,采用RevMan5.3软件对结局指标(临床疗效、Hp清除率、胃镜检查结果改善有效率、临床症状积分)进行分析。并采用GRADE证据质量分级系统对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数据挖掘部分纳入19篇文献,共涉及19个完整处方、76味中药,其中高频药物有甘草、黄芪、蒲公英、黄连、茯苓、半夏、莪术等,主要功效为益气健脾、清热祛湿、理气健胃等;药性多温、寒,药味多苦、辛,主要归脾、胃经。Meta分析纳入17篇文献,结果显示,与西药或中成药或西药联合中成药组相比,中药复方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中药复方组在清除Hp、提高胃镜检查结果改善有效率方面优于西药或西药联合中成药组(P<0.05)。中药复方组在改善胃胀满、胃痛、喜热喜按、腹泻方面优于西药或中成药或西药联合中成药组(P<0.05),在改善口干口苦和纳差食少方面,中药复方组与西药或西药联合中成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GRADE评价显示证据级别为中等到极低,提示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不高。结论:Hp相关性CAG的用药以益气健脾药为主,常与具有清热除湿、疏肝和胃等功效的药物配伍使用。中药复方治疗Hp相关性CAG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西药或中成药或两者联合治疗。但相关研究获得证据级别低,尚需开展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 消化系统用药
    赵先群, 裴书飞, 田春阳, 张萌, 张向东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10): 110-1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10.018
    目的:探讨柴胡舒肝丸联合胃痞消颗粒对肝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疗效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28例肝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B组、联合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胡舒肝丸,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胃痞消颗粒,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胡舒肝丸和胃痞消颗粒。比较4组患者临床症状总分、血清指标[胃泌素-17(G-17)、胃动素(MOT)]水平变化、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4组临床症状总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A组、B组和对照组(P<0.05);4组血清G-17、MOT水平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A组、B组和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B组和对照组(P<0.05);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复发率低于A组、B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柴胡舒肝丸和胃痞消颗粒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血清G-17、MOT水平,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且复发率低。
  • 消化系统用药
    高善语, 杨艺, 刘瑞霞, 吴博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8): 95-1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8.017
    目的:探究首荟通便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伴有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住院部收治的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伴有抑郁状态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开塞露、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首荟通便胶囊,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便干结、排便间隔时间积分情况,观察两组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大便干结、排便间隔时间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水平以及HAMD评分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便密改善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77.78%,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17.78%,P<0.05);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便秘复发率(13.33%)低于对照组(31.11%,P<0.05)。结论:首荟通便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伴有抑郁状态疗效较佳,可有效提高患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缓解抑郁情绪,改善排便情况,且不良反应与复发率低,安全性良好。
  • 消化系统用药
    张维, 冀召帅, 张雅鑫, 刘媛媛, 毛乾泰, 艾超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6): 87-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6.016
    目的:了解某院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21年7~12月该院出院患者住院期间PPI的使用情况进行抽样点评,判断是否存在不适宜情况,并统计不适宜类型。结果:使用PPI的出院患者6404例,合计点评病例1606例,存在用药适宜1208例(75.22%),用药不适宜398例(24.78%)。围手术期用药860例,其中用药适宜690例(80.23%),用药不适宜170例(19.77%)。不适宜情况包括适应症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遴选药品不适宜和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及其他。结论:该院住院患者PPI用药不适宜情况较突出,根据点评结果制订出管控干预措施,促进了PPI的规范合理使用。
  • 消化系统用药
    李云婷, 范惠珍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6): 95-1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6.017
    胃癌是发病率、死亡率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与早诊早治密切相关。临床早期诊断发现胃癌主要依赖胃镜筛查,然而胃镜检查效果受医生经验水平、患者因素及胃镜检查术前准备用药等多种因素影响。胃镜检查术前口服用药是保证胃内视野清晰度的重要举措之一,其主要包括去黏液剂、去泡剂等。但关于用药剂量、联合用药疗效、胃镜检查术前服药时间、服药后采取哪种体位效果最佳及特殊人群是否有针对性用药方案尚未统一。基于此,本文就胃镜检查术前口服用药相关进展情况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胃镜检查术前口服用药提供参考。
  • 消化系统用药
    朱晶晶, 白艳丽, 张腊梅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6): 101-1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6.018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及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血清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下游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和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型(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某院收治的120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连续治疗10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典型表现改善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TLR4/NF-κB信号通路下游相关炎症因子[白介素-8(IL-8)、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75.0%,P<0.05);观察组腹痛、上腹部压痛消失时间和血清淀粉酶复常、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LR4/NF-κB信号通路下游相关炎症因子(IL-8、IL-1β、TNF-α)水平、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和Th17/Treg比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略高于对照组(6.7%),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与奥曲肽治疗SAP的临床疗效确切,是迅速减轻患者症状的安全有效途径之一,其作用可能与下调血中TLR4/NF-κB信号通路下游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纠正体内Th17/Treg免疫紊乱有关。
  • 消化系统用药
    岳雅伦;黄书亮;崔轶;李想;胡艳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10): 63-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10.007
    目的:研究兰索拉唑联合康复新液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应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行ESD术后应激性溃疡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比较两组溃疡面积、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生活质量、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溃疡面积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SOD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MD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量表总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77.78%,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兰索拉唑联合康复新液治疗ESD术后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溃疡面积和氧化应激反应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 消化系统用药
    朱艳丽, 杨芳, 孟利军, 杨璐, 李文静, 郭晓鹤, 杨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07): 69-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07.012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7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药物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白蛋白(ALB)、血氨(NH3)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随访6个月期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和肝性脑病(HE)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ALT、AST、ALB、TBIL、NH3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随访期间,观察组HE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13.33%,χ~2=4.570,P=0.033);观察组SBP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43.33%,χ~2=4.950,P=0.026)。结论:常规治疗方案联合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可改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肝功能,有效预防HE和SBP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