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用药”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抗肿瘤用药
    贠春燕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3): 23-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3.05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顺铂(TP)化疗方案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某院收治的72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T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癌胚抗原(CEA)]、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4+、CD8+、CD4+/CD8+)、生活质量[卡诺夫斯凯计分(KPS)]、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随访12个月的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CCA、CEA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KPS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缓解率(52.78%)高于对照组(25.0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总生存率(72.22%)高于对照组(41.67%,χ2=6.269,P=0.012)。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可提高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生活质量,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 抗肿瘤用药
    何建鑫, 王文胜, 刘玉桐, 刘晓亚, 马志强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33-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05
    目的:探讨氟维司群联合达尔西利治疗激素受体(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88例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氟维司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达尔西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5.00%)高于对照组(41.6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19+和CD8+均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CD3+和CD4+/CD8+均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Karnofsky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2~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至随访结束,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PFS)(15个月)长于对照组(9个月,χ2=18.310,P<0.001);观察组总生存期(OS)(24个月)长于对照组(18个月,χ2=4.157,P=0.042)。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降低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维司群联合达尔西利能提高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同时也需要注意,时刻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抗肿瘤用药
    张丽娜, 林秀, 李文娟, 宾颜英, 潘献彬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40-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06
    目的:探讨高剂量附子理中汤联合化疗对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期间于某院治疗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CapeOX化疗方案,对照组患者加用低剂量附子理中汤,观察组患者加用高剂量附子理中汤,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酸激酶(CK)]、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肾功能[肌酐(Cr)、血尿素氮(BUN)]、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DH、CK-MB、CK、ALT、AST、Cr和BUN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80.00%)高于对照组(56.00%,P<0.05),疾病控制率(96.00%)高于对照组(88.00%,P<0.05);中医证候疗效(90.00%)高于对照组(66.00%,P<0.05);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剂量附子理中汤联合化疗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化疗不良反应,且未发生心肝肾功能损害。
  • 抗肿瘤用药
    杨泽平, 陈杰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1): 44-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1.08
    目的:通过挖掘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获取并分析培美曲塞药物不良事件(ADE)数据,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建库至2023年9月FAERS数据库中培美曲塞相关ADE报告,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26.1版)中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对挖掘出的ADE报告进行归纳分析,利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及比例报告比(PRR)法筛选有效信号。结果:共筛选出以培美曲塞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共6368份,男性报告数(3476例,54.59%)高于女性报告数(2281例,35.82%),18~65岁人群报告率与65岁及以上人群报告率相近。共挖掘出372个PT信号,涉及23种SOC,报告例数较多的SOC包括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各类检查和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等。发生频次较高的PT包括贫血、全血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等,均为培美曲塞药品说明书已提示的ADE。同时也挖掘出部分药品说明书中未收录的ADE。结论:血液学毒性仍是培美曲塞最主要的不良反应,非血液学不良事件报告最多的包括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代谢及营养类疾病、感染及侵染类疾病、胃肠系统疾病和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等,可能导致治疗延迟或停止,临床应重点关注。
  • 抗肿瘤用药
    菅若男, 赵秀梅, 吕志如, 杨蕾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0): 43-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0.007
    目的:探讨斑蝥酸钠联合常规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并补充检索临床试验注册库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3年6月,收集斑蝥酸钠联合常规化疗治疗NSCLC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通过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版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检索出251篇文献,最终纳入28篇文献,共计2167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常规化疗)1077例,联合组(斑蝥酸钠联合常规化疗)109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ORR[RR=1.47,95%CI(1.31,1.64),P<0.000 01]和DCR [RR=1.14,95%CI(1.09,1.20),P<0.000 01]均高于对照组。联合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RR=1.76,95%CI(1.51,2.04),P<0.000 01]。联合组患者白细胞减少[OR=0.32,95%CI(0.25,0.41),P<0.000 01])、胃肠道反应[OR=0.39,95%CI(0.30,0.52),P<0.000 01]、血小板减少[OR=0.48,95%CI(0.25,0.94),P=0.03]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斑蝥酸钠联合常规化疗可显著提高NSCLC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能降低血液毒性、胃肠道反应的发生风险。
  • 抗肿瘤用药
    刘鑫, 朱梅, 赵峰, 赵鸿鹰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0): 52-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0.008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信迪利单抗及SOX(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化疗治疗晚期HER-2阴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2月某院收治的42例晚期HER-2阴性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信迪利单抗联合SOX方案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信迪利单抗及SOX方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242(CA242)]水平、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1.90%)高于对照组(52.38%,P>0.05);两组患者CEA、CA724和CA24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周围神经毒性、骨髓抑制、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药物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除恶心呕吐外,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中位PFS(7.5个月)高于对照组(6.5个月)。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信迪利单抗及SOX方案化疗对晚期HER-2阴性胃癌患者具有协同治疗、控制疾病进展、改善免疫功能及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的作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抗肿瘤用药
    奚和明, 赵雪松, 杨振宇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0): 59-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0.009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s)、肿瘤标志物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5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3DCRT,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CTCs、血管生成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缓解率(65.33%)高于对照组(42.67%,P<0.05);两组患者CTCs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TGF-β1、VEGF和MMP-9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CEA、SCCA和CYFRA21-1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血清CTCs、TGF-β1、VEGF、MMP-9、CEA、SCCA和CYFRA21-1水平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2年和3年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罗替尼联合3DCRT可显著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CTCs、肿瘤标志物水平,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提高生存率,且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抗肿瘤用药
    黄鹏翀, 李鹏程, 熊丽丽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9): 15-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9.005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患者经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3年10月期间某院收治的80例宫颈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两组均治疗42天。比较两组患者肿瘤标记物[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2(IL-2)]、免疫指标[自然杀伤(NK)细胞]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SCC-Ag、TNF-α和IL-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NK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可抑制宫颈鳞癌术后患者肿瘤生长,降低SCC-Ag、炎症因子水平,提高NK细胞水平,且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 抗肿瘤用药
    黄宏春, 张海波, 孟敏, 陈芳洁, 陈玉军, 蒋珊珊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9): 20-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9.006
    目的:探讨以化疗和肠内营养为基础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78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历系统记录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36)。对照组患者予以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和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间接胆红素(I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免疫功能[CD3+、CD4+、CD8+和CD4+/CD8+]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周和6周后,观察组患者病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ALT、AST、IBIL、DBIL水平和CD8+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CD3+、CD4+和CD4+/CD8+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血清ALT、AST、IBIL、DBIL水平及外周血CD3+、CD4+、CD8+和CD4+/CD8+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化疗和肠内营养为基础联合PD-1抑制剂治疗肝癌患者临床疗效较佳,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和免疫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 抗肿瘤用药
    李知非, 左诗淳, 唐静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6): 40-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6.007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CKI)联合双膦酸盐(BPs)类药物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癌性疼痛(以下简称癌痛)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CochraneLibrary,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4年1月22日,收集CKI联合BPs类药物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癌痛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通过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出245篇文献,最终纳入27篇文献,共计225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单用BPs类药物)1108例,联合组(CKI联合BPs类药物)114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评分[卡诺夫斯凯计分(KPS)]、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CKI联合BPs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单用BPs类药物(P<0.01)。结论:CKI联合BPs类药物治疗可有效提高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癌痛患者的疼痛缓解率、KPS评分,改善血清ALP水平,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 抗肿瘤用药
    刘耀兴, 陈利霞, 段春霞, 陈晓娟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5): 25-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5.005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类型。本文报道了1例ICC术后合并脾脏转移维持化疗的63岁男性患者,该患者联合应用吉西他滨+奥沙利铂+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并在化疗周期内出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减少的情况。给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增加,血小板计数进一步减少;对症给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治疗,血小板计数增加。对于晚期ICC患者,临床医生可根据专家指南与共识给予患者合适的对症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 抗肿瘤用药
    康议心, 张殿宝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5): 29-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5.006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多西他赛+顺铂方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5月某院收治的8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PD-1抑制剂联合多西他赛+顺铂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异常糖链糖蛋白(TAP)]水平;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能力[卡诺夫斯凯计分(KPS)];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评估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9.05%和95.23%,高于对照组的47.62%和76.19%,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患者的血清CEA和TAP水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EA和T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的骨髓抑制率(30.95%)低于对照组(80.95%,P<0.05),且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也低于对照组(92.86%,P<0.05)。结论:与PD-1抑制剂联合多西他赛+顺铂方案相比,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PD-1抑制剂联合多西他赛+顺铂方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较佳,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更明显,安全性更高,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 抗肿瘤用药
    王勤, 李会琴, 王莹杰, 李佳音, 张柳艳, 姚丽鸽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5): 36-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5.007
    目的:探究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4日~2023年10月30日期间于某院使用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102例肿瘤患者,统计其基本资料、用药信息、联合用药情况、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发生情况、处理措施与转归等。结果:患者年龄32~86岁;男性66例,女性36例;男女比例为11∶6;60例(58.82%)合并基础疾病,52例(50.98%)联合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如仑伐替尼、安罗替尼、阿帕替尼)。共49例患者发生ir AEs,其中以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最为常见,大多为G1~G2级。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可显著降低irAEs的发生率(P<0.05)。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合并基础疾病患者的irAEs发生率高于无基础疾病的患者(P<0.05)。结论:临床应用卡瑞利珠单抗时,irAEs发生率较高,但严重程度均较轻,大多为G1~G2级,且多数在治疗后可缓解。
  • 抗肿瘤用药
    原志男, 朱广灿, 高宗跃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3): 39-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3.007
    目的:探讨益气固涩温脾汤加减辅助治疗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52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24)和B组(n=28)。A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等单纯常规对症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益气固涩温脾汤加减治疗,共持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愈合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住院时间、症状评分(吻合口浊液、腹部剧痛、纳差、排便不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吻合口瘘愈合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吻合口浊液、腹部剧痛、纳差、排便不畅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且B组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43%)高于A组(70.83%,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541)。结论:在单纯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固涩温脾汤加减辅助治疗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症状评分,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 抗肿瘤用药
    王一帆, 刘晓亚, 孔理祥, 王若楠, 孟超, 卢海, 师丙帅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0, (): 45-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3.008
    目的:观察西黄丸辅助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环磷酰胺(TC)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 1 日~2023 年5 月 1 日某院甲乳外科收治的 78 例乳腺癌术后行 TC 化疗方案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9 例。对照组给予 TC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黄丸。治疗 2 个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免疫指标[CD3+、CD4+、CD8+ 、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CD3+、CD4+、CD8+ 、CD4+/CD8+NK 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P<0.05),CD8+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黄丸辅助 TC 化疗可通过调节 CD3+、CD4+、CD8+、CD4+/CD8+、NK 细胞水平,改善行 TC 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建议临床推广。
  • 抗肿瘤用药
    司倩, 毛新奇, 李文杰, 杨庆宇, 葛春丽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3): 50-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3.009
    目的:为发生奥拉帕利致间质性肺炎伴发热的前列腺癌患者用药监护提供参考。方法:对1例口服奥拉帕利片后出现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分析,临床药师结合临床药学专业知识,从患者出现发热的原因、间质性肺炎的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抗肿瘤治疗调整方案,并实施全程药学监护。结果:患者出现间质性肺炎后应及时停药,并根据不良反应严重程度调整后续治疗剂量,临床药师参与诊疗过程后患者间质性肺炎症状改善明显。结论:奥拉帕利引起的间质性肺炎较少见,临床应注意用药监护、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并进行对症治疗,同时还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对奥拉帕利血药浓度的影响。
  • 抗肿瘤用药
    郭春霞, 高明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2): 46-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2.00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03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使用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观察并统计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03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说明书报道的不良反应共24种,合计116例次。其中,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发生率最高(52.59%);其次为甲状腺功能低下(15.52%);未发生致死性不良反应;不同资料特征的恶性肿瘤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女性、年龄>55岁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高于男性、年龄≤55岁患者;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2种及以上药物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1种药物及单独使用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患者,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1种药物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独使用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患者。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应用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类型较多,发生率较高,且不同性别、年龄段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临床应进一步提高重视,加强合药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抗肿瘤用药
    陈忠光, 李京烨, 卢秀花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2): 52-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2.009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致口腔黏膜炎合并骨骼肌损伤的临床特点,以加强卡瑞利珠单抗用药监护,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对1例85岁女性甲状腺癌患者应用卡瑞利珠单抗致严重口腔黏膜炎合并骨骼肌损伤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该患者接受静脉滴注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200mg,每21天为一个周期。第2周期用药后第17天,患者诉颈、肩、背部肌肉疼痛,查血肌红蛋白(MYO)升高,用药前查血MYO、心肌肌钙蛋白T(c 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正常。第3周期用药后第15天,查血MYO仍升高,c Tn T、CK-MB正常,患者面部潮红,并出现严重口腔黏膜炎,疼痛明显,难以进食。给予氢化可的松等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面部潮红明显减轻,口腔黏膜炎明显减轻。出院后随访,患者未再应用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未再出现颈、肩、背部肌肉疼痛,未再出现口腔黏膜炎。结论:临床应用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期间,需注意观察患者口腔黏膜情况,并注意检测血MYO值,若出现异常,应及时鉴别,并根据不良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给予及时处理,严重者需要停用卡瑞利珠单抗。
  • 抗肿瘤用药
    张彭辉, 边静, 李佳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2): 56-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2.010
    目的:探讨奥希替尼序贯和吉非替尼治疗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近期生存获益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7月~2022年7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50例吉非替尼耐药后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使用奥希替尼序贯治疗的患者纳入序贯组(n=78),使用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72)。对照组给予吉非替尼片加量治疗,序贯组给予甲磺酸奥希替尼片序贯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生存质量[生存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序贯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生存获益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均降低(P<0.05),且序贯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QLQ-C30功能评分均升高(P<0.05),且序贯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QLQ-C30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且序贯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脱发、白细胞减少、胃肠道症状和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奥希替尼序贯和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抗肿瘤用药
    申鹏, 刘正义, 闫园, 于博凡, 于洋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0, (): 62-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2.011
    目的:探究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在蒽环、紫杉类药物治疗后复发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某院收治的81例蒽环、紫杉类药物治疗后复发性TN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试验研究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0)和B组(n=41)。A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片治疗,B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联合注射用顺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变化、生活质量情况[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量表(EORTCQLQ-C30)]、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后2年内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B组治疗总有效率(82.93%)高于A组(60.00%,P<0.05)。两组血清CEA、CA153、CA125水平均降低(P<0.05),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EORTCQLQ-C30评分在疲劳、失眠方面均降低(P<0.05),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EORTCQLQ-C30评分在总体健康方面均升高(P<0.05),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EORTCQLQ-C30评分在恶心呕吐、食欲丧失、便秘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2年内复发率(14.63%)低于A组(40.00%,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65±1.45)个月]长于A组[(4.26±1.23)个月,P<0.05],稳定病例数(58.54%)高于A组(30.00%,P<0.05)。结论:与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相比,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方案在蒽环、紫杉类药物治疗后复发性TNBC患者中临床疗效更佳,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 抗肿瘤用药
    马志强; 李帅; 何建鑫; 吴海滨; 张雅婷; 陈梦圆; 王文胜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0, (): 56-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12.008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EC-T化疗方案(即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化疗后序贯多西他赛方案)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肝肾功能、免疫功能及身体功能状态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的乳腺癌术后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EC-T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血尿素氮(BUN)、肌酐(Cr)]、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及身体功能状态[卡诺夫斯凯计分(KPS)]。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GGT、BUN、Cr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及CD4~+/CD8~+升高,CD8~+降低(P<0.05);对照组CD3~+、CD4~+及CD4~+/CD8~+降低,CD8~+升高(P<0.05)。观察组KPS和身体功能状态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用EC-T化疗方案相比,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EC-T化疗方案可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功能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 抗肿瘤用药
    胡黎明; 姜勇; 董延琥; 韩建成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12): 61-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12.009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免疫指标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1月某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卡培他滨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Th1/Th2、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癌因性疲乏评分、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LR和TNF-α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IL-2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CEA和CA19-9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癌因性疲乏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65.79%)高于对照组(40.54%,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单独用卡培他滨治疗相比,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更好,患者血清NLR、CEA和CA19-9水平更低,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抗肿瘤用药
    李文涛, 靳冬民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0, (): 61-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11.011
    目的:研究盐酸美沙酮片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时的临床止痛效果与安全性,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月~2022年9月收治的94例中重度癌痛患者,纳入观察组(45例,口服盐酸美沙酮片+静脉滴注复方苦参注射液)和对照组(49例,仅口服盐酸美沙酮片)。比较两组患者的卡氏(KPS)评分、疼痛缓解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数字疼痛程度评估量表(NRS)评分低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t=3.422,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率(80.00%)高于对照组(61.22%,χ~2=3.954,P=0.047);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5.59%)低于对照组(34.69%,χ~2=4.519,P<0.05)。结论:中重度癌痛患者应用盐酸美沙酮片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提高临床止痛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抗肿瘤用药
    吕新远, 戴兵, 刘驰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0, (): 61-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10.010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化疗效果及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某院确诊的106例HBV相关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肝癌标志物[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水平、T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OR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DCR(86.79%)高于对照组(69.81%,P<0.05);观察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AFU、AFP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944,P=0.047)。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TACE治疗HBV相关HCC,可提高化疗效果,调节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记物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 抗肿瘤用药
    王若楠, 陈梦圆, 王一帆, 刘晓亚, 海丽娜, 师丙帅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0, (): 67-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10.011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乳腺癌致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3年2月在某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就诊的31例乳腺癌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6)和对照组(n=15)。两组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并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胸腔灌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照组给予顺铂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胸腔积液中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含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5.00%和86.67%(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前后胸腔积液中肿瘤标记物CEA、CA153、CA125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两组肿瘤标记物下降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过程中,观察组胸痛、乏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乳腺癌致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与单用顺铂疗效相当,且治疗过程中胸痛及乏力的发生率更低。
  • 抗肿瘤用药
    刘建营, 臧云彩, 陈新蕾, 王萌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10): 72-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10.012
    目的:探讨薯蓣丸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0例经放化疗后伴有白细胞减少症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根据相应的恶性肿瘤及分期行对应的放化疗,对照组患者于放化疗结束后24h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每个放化疗周期结束后给药1次,共2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每个放化疗周期期间服用薯蓣丸,一个放化疗周期内连续服用15天,共服用2个放化疗周期。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白细胞计数(WBC)、T淋巴细胞水平、卡诺夫斯凯计分(KP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气短、神疲、乏力、面色淡白、头晕眼花、自汗、懒言等中医症状和体征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7.14%,P<0.05);两组WBC均升高(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KPS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薯蓣丸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治疗有助于提高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WBC水平,改善机体细胞免疫水平,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抗肿瘤用药
    刘方方, 吴勇奇, 吴文耀, 李荟苹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9): 37-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9.007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新辅助化疗对ⅢA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于某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104例ⅢA期EGFR突变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2例。对照组术前给予紫杉醇+奈达铂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切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加用吉非替尼辅助化疗,两组患者术后2周均给予紫杉醇+奈达铂辅助化疗+普通外照射放疗+吉非替尼辅助靶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血清铁蛋白(S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血清S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血清CEA、CA125、SF及VEGF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感染以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3年及5年累积无病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3年及5年累积总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新辅助化疗可降低ⅢA期EGFR突变型NSCLC患者血清CEA、CA125、SF以及VEGF水平,提高患者术后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
  • 抗肿瘤用药
    王闯胜, 朱培欣, 石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9): 44-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9.008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联合仑伐替尼或多纳非尼靶向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某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49例中晚期且不具有手术指征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分为A组(TACE+仑伐替尼治疗组,n=74)与B组(TACE+多纳非尼治疗组,n=75)。比较两组患者肿瘤血管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R-2水平降低(P<0.05),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AFP和GP73水平均降低(P<0.05);两组ALT、AST和LDH水平均降低(P<0.05)。B组的疾病控制率(DCR)和客观缓解率(ORR)均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多纳非尼靶向治疗均可控制中晚期且不具有手术指征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TACE联合多纳非尼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优。
  • 抗肿瘤用药
    赵云, 于锦, 缪阳, 张琳琳, 魏筱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9): 51-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9.009
    临床药师参与恶性肿瘤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管理工作模式的建立及药学监护的实施,有利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突显药学服务的价值。本研究通过探索临床药师参与恶性肿瘤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药物治疗管理的工作模式及开展药学监护实践的方法与重点。初步建立临床药师参与恶性肿瘤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管理的工作模式及职责。总结出药学监护重点方向包括:开展出入院药物重整服务、抗肿瘤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药物剂量的选择、肝肾功能的全程监测、不良反应的监测等。
  • 抗肿瘤用药
    贾莹莹, 马明瑛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0, (): 58-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8.011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0月某院收治的94例局部晚期、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联合奈达铂(TP化疗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观察两组免疫功能指标、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4~+/CD8~+均升高(P<0.05),CD8~+水平下降(P<0.05),对照组CD3~+略有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卡诺夫斯凯计分(KPS)提高者多于对照组(P<0.05),KPS下降者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局部疼痛、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 抗肿瘤用药
    温嘉瑶, 邓小莹, 刘香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8): 64-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8.012
    目的:建立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的合理评价体系,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参考相关药品说明书、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等,制定rh G-CSF合理性评价细则,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结合优劣解距离法(TOPSIS),对某院2021年1~6月240例病例进行rhG-CSF的合理性分析。结果:本研究所建立的评价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240例病例中,用药完全合理的病例有7例(2.92%),基本合理的病例有33例(13.75%),不合理的病例有200例(83.33%)。结论:运用AHP-TOPSIS法对rhG-CSF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是合理可行的。
  • 抗肿瘤用药
    王志伟, 朱倩倩, 李梦亚, 苏培培, 侯欣, 段昱光, 郭少聪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8): 71-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8.013
    目的:探讨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某院肿瘤内科收治的70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紫杉醇+顺铂(TP)化疗给药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晚期NSCLC患者的血清指标[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S100钙结合蛋白A2(S100A2)]、临床疗效、治疗后3年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A125和CEA水平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S100A2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0.00%和97.14%,均高于对照组的37.14%和77.1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年总生存期(OS)、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PFS)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化疗治疗方案,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可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血清CA125、CEA、S100A2水平,使患者治疗后3年生存情况获益,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抗肿瘤用药
    裴克;刘彩虹;肖淑娜;赵宏巧;于丽婷;张婉衡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7): 86-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7.015
    目的:评估卡瑞利珠单抗在食管癌患者中的疗效与发生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1月1日~2022年4月30日在本院使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发生RCCEP的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曲线,通过对数秩检验进行单变量分析。结果:在95例使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中,RCCEP的发生率为64.2%(61/95);RCCEP为1级者55例(57.9%)、2级5例(5.3%)、3级1例(1.1%)。发生RCCEP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3.1个月,未发生RCCEP的患者中位PFS为18.8个月。发生RCCEP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35.7个月,未发生RCCEP的患者中位OS为18.7个月。结论:本研究中食管癌患者的RCCEP发病率与PFS和OS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发生RCCEP的食管癌患者(ECOG≤1)的OS和PFS更长。
  • 抗肿瘤用药
    王闯胜, 朱培欣, 石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86-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13
    目的:探讨单独使用仑伐替尼靶向治疗原发性与转移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中晚期且不具有手术指征的159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分为原发性肝癌组(n=94)与转移性肝癌组(n=65)。所有患者均接受单独使用仑伐替尼靶向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肿瘤血管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原发性肝癌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0.21%和84.04%,转移性肝癌组ORR和DCR分别为40.00%和80.00%;原发性肝癌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高于转移性肝癌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16.24±6.57)个月和(17.02±3.09)个月,转移性肝癌组PFS和OS分别为(8.87±3.09)个月和(9.21±3.77)个月;两组VEGFR-2、AFP水平均降低(P<0.05),且原发性肝癌组患者各指标水平改善更为显著,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同病程效果对比可见,病程>24个月的患者VEGFR-2、AFP水平改善情况稍差,但与病程≤24个月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原发性肝癌组和转移性肝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43%和47.6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纯仑伐替尼靶向治疗对于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血清中肿瘤血管因子与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 抗肿瘤用药
    段方方, 侯小霞, 徐聪, 周寒丽, 赵晓丽, 张玉洁, 孔天东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0, (): 92-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14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晚期乳腺癌骨转移癌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6月期间于本院肿瘤内科诊断为晚期乳腺癌骨转移癌痛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唑来膦酸单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骨痛改善程度、体力状态KPS评分、生活质量评价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骨转移疼痛总缓解率(85.0%)高于对照组(65.0%,P<0.05);治疗组体力状态KPS评分提高率(57.5%)高于对照组(35.0%,P<0.05);治疗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未来憧憬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热、肌肉酸痛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可缓解晚期乳腺癌骨转移癌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体力状态,且可降低单用唑来膦酸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抗肿瘤用药
    黄玉宝, 苏晶, 彭晶玉, 李松松, 邹红霞, 胡利, 庄巍, 杨云凯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4): 68-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4.010
    目的:比较贝伐珠单抗治疗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肿瘤空洞后的各种评价方法,为临床评估提供合理选择。方法: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等数据库检索2008年1月~2022年9月期间发表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国内外肿瘤评估方法。结果:对使用抗血管生成类药物治疗后发生显著肿瘤空洞的患者进行肿瘤评估时,若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RECIST 1.1)评估,可能会对药物的临床疗效评价造成偏差。相较于经典的RECIST 1.1,采用改良版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三维体积测量法、新响应标准(NRC)等方法评价肿瘤空洞亦具有各自的优势与特点。结论:三维体积测量法需考虑剔除空洞部分体积进行计算;NRC目前未在NSCLC治疗领域得到广泛验证;对于治疗后发生显著空洞的患者采用m RECIST可更灵敏地反映患者的肿瘤发展变化。
  • 抗肿瘤用药
    孙文平, 匡泽民, 刘佐军, 温宇梅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4): 75-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4.011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探讨贝伐珠单抗与高血压相关研究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以Web of Sciences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收集自建库至2022年11月7日收录的贝伐珠单抗与高血压相关研究的文献,利用Excel15.37和CiteSpace6.1.R3软件对年度发文量、作者、国家或地区、研究机构、文献共被引、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共收集文献1650篇。总体而言,年度发文量呈波动式增长趋势,其中美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保持领先地位,我国在贝伐珠单抗与高血压相关研究领域发展迅速。该领域研究基础集中在贝伐珠单抗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治疗癌症的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相关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贝伐珠单抗后是否出现高血压与临床结局的关联性等方面;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贝伐珠单抗与高血压在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恶性胶质瘤治疗中的研究,贝伐珠单抗引起高血压的机制研究以及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引起眼压升高相关研究。结论:通过知识可视化分析可以更直观地显示贝伐珠单抗与高血压相关研究的研究态势和研究热点。
  • 抗肿瘤用药
    吕元庆, 陈世雄, 杨玉琴, 韦永明, 杨刚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4): 82-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4.012
    目的:通过建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分析其临床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药品说明书、《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相关诊疗指南与专家共识等为依据,建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DUE标准,回顾性调查某院2021年使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的病例资料,评价其用药合理性。结果:共纳入177例病例资料,经DUE标准评价后,主要不合理类型包括适应症不适宜(43例,24.29%)、给药剂量不适宜(69例,51.49%)与联合治疗方案不适宜(46例,34.33%)。结论:依据评价标准发现该院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适应症、给药剂量与联合治疗方案不合理问题较突出,应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规范其临床应用。
  • 抗肿瘤用药
    王业民, 韩秀奇, 韩晨, 杨宵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4): 88-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4.013
    目的:探讨芪胶升白胶囊和地榆升白片两种药物单独使用对放射治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白细胞水平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5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放射治疗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给予芪胶升白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地榆升白片治疗,比较两组在用药1周、4周及8周后的临床疗效、白细胞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8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2%)高于对照组(88.9%,P>0.05)。用药1周后,两组白细胞水平均接近正常;用药4周后,观察组白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8周后,两组白细胞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用药期间均发生皮疹、发热、乏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且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8.9%)与观察组(15.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芪胶升白胶囊和地榆升白片对放射治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均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 抗肿瘤用药
    陈忠光, 杜瑞超, 卢秀花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3): 78-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3.012
    目的 :探讨卡瑞利珠单抗(Cam)相关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卡瑞利珠单抗”“SHR-102”“不良反应”“致”“病例”为中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以“camrelizumab”“SHR-102”“adverse”“induced”“followed”“related”“associated”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WebofScience、Embase数据库;均从建库检索至2022年9月30日。收集Cam相关ADR的病例报告,提取文献中患者的基本情况、原发疾病、Cam应用情况、ADR详情等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有效文献29篇,纳入病例35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20~83岁,平均年龄(60.4±12.6)岁,50~70岁者居多(25例,71.4%);原发疾病以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为主,其中肺部恶性肿瘤者17例,消化系统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肠癌、肝癌)者10例,多数患者仅发生单一不良反应(27例,77.1%);Cam所致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20例,57.1%),其次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IP,6例,17.1%);绝大多数ADR经停药/治疗后好转(30例,85.7%)。5例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其中4例死亡;另外1例出现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伴血小板减少,经甲强龙等治疗后病情持续加重,自动出院。结论:使用Cam时,临床医生应慎重评估患者的获益与风险,综合考虑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及实际情况,以防止发生严重ADR;应密切监测Cam所致的CIP、免疫相关性肝炎、免疫相关性心肌炎、血小板减少等症状的发生,并开展药物警戒以评估Cam用药的长期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