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新发现”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药物新发现
    门静文, 陈炀, 徐斌, 侯慧楠, 盖秩舶,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2): 8-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2.02
    糖尿病肾病(DKD)作为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若缺乏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易导致肾功能的不可逆损害,并可能演变为终末期肾病(ESRD)。目前DKD的临床治疗主要依赖于药物,然而其临床疗效并不理想,故寻找和开发新的治疗药物迫在眉睫。天然产物在抑制炎症反应和降低肾功能损伤方面展现出潜在的治疗价值。本文通过调研相关文献,从天然产物成分的化学式出发,根据其特有的生物活性,结合分子药理学、病理学等多学科,分析天然产物在抑制DKD炎症中的作用,以期为开发新型DKD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 药物新发现
    万韬, 王洪, 李冶, 张雨萌, 姚宏涛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2): 17-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2.03
    西地那非是一种选择性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剂,自1998年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以来,已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近年来,西地那非的临床应用不断扩展,被发现可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并通过舒张肺血管平滑肌、降低肺血管阻力来发挥作用。此外,研究还表明西地那非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和治疗有关,能够改善大脑功能并减少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过程。随着研究的深入,西地那非的临床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本文就西地那非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 药物新发现
    陈鑫, 王帅飞, 孟欢欢, 杜勤超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1): 17-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1.02
    索特西普(sotatercept)是一种激活素受体ⅡA(ActRⅡA)融合蛋白,由美国默沙东公司研发,并于2024年3月26日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肺动脉高压(PAH)的治疗。索特西普是首个用于PAH治疗的激活素信号抑制剂,能够选择性地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配体结合,通过改善促增殖和抗增殖信号之间的平衡来调节肺动脉血管的增殖和抑制,从而逆转肺部小动脉血管的过度增殖和重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索特西普能够显著改善PAH患者的运动能力,与基线相比,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6MWD)增加了40.8m,肺血管阻力(PVR)、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功能等级(WHO FC)等都得到了显著改善。此外,索特西普在PAH患者中也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目前,该药尚未在我国获批上市。本文对索特西普的作用机制、药动学特征以及临床研究进展等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PAH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用药参考和理论依据。
  • 药物新发现
    白洁, 张瑛, 李萌萌, 宋智慧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2): 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2.01
    目的:分析国内外双硫仑样反应研究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以期为研究人员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方法:检索1994年至2024年1月期间中国知网(CNKI)、Web of Science和Pub Med数据库收录的双硫仑样反应相关文献,并采用Cite Space 6.3.R6软件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1047篇,其中91篇英文文献、956篇中文文献。英文文献发文量随时间无明显变化,中文文献2011年发文量最高,随后逐年减少。研究国家/机构共现结果显示,不同国家/机构间尚未形成成熟的合作网络,研究较分散。D, Faiman M和李成建分别为英文文献和中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关键词分析结果表明,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双硫仑样反应现象本身和机制研究,涉及的关键词包括双硫仑、头孢菌素等;目前研究热点主要转向急救护理,涉及的关键词包括护理、纳洛酮等。结论:随着药物研发进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双硫仑样反应现象已被公众认知,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发生机制、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方面,但仍有部分问题尚不明确,如乙醇与双硫仑样反应的剂量-效应、法医学诊断等仍需进一步研究。
  • 药物新发现
    李跃文, 李政, 栗粟, 姚登峰, 安丽景, 李中玉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2): 9-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2.02
    目的:基于真实临床研究,分析名老中医李中玉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中药组方规律,为中医药治疗GM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案。方法:收集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名老中医李中玉治疗GM的中药处方,采用Excel表格对涉及中药的使用频率、性味归经等进行统计分析,采用Cytoscape3.7.2软件筛选治疗GM的核心中药,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和IBM SPSS Statistics 23.0软件对核心中药分别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整理565个处方,涉及55味中药,累计使用5318次,多为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等,以性寒、温、平,味甘、苦、辛,入肝、胃经为主。经拓扑学筛选得到当归、黄芪、蒲公英、金银花、白芷等14味核心中药,关联规则分析显示黄芪-当归、蒲公英-当归、蒲公英-黄芪-当归,金银花-黄芪-当归等组合的频数和支持度均较高,系统聚类分析得到3类潜在配伍关系组合。结论:名老中医李中玉治疗GM多以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等为主,临床多应用当归、黄芪、蒲公英、金银花、白芷等核心中药组成的经典方剂。
  • 药物新发现
    王钰然, 孙雪林, 郑丽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1): 27-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1.05
    难治性高血压(RH)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特殊高血压类型,尽管有详细管理办法和较多药物,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压难以控制的情况。2024年3月19日FDA批准aprocitentan用于RH治疗,为该类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Aprocitentan是一种口服活性的双重内皮素-1(ET-1)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止ET-1与ETA/ETB受体的结合发挥治疗高血压的作用,且其可增强其他抗高血压药物的降压作用,为RH患者提供更多的心脑血管保护,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轻度至中度水肿或液体潴留。本文就其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试验研究及安全性进行综述。
  • 药物新发现
    林莉莉, 杨明东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1): 31-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1.06
    黑色素瘤是一种进展快、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治疗选择局限且预后效果较差。随着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兴起,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打开了新的篇章。免疫治疗药物帕博利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免疫球蛋白G4单克隆抗体,能够阻断肿瘤细胞免疫逃逸而达到抗肿瘤作用,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均显示出应用潜力。本文对帕博利珠单抗的药动学特点、临床研究进展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黑色素瘤的治疗提供新视角。
  • 药物新发现
    李宏羽, 魏伟, 王维波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0): 31-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0.005
    近年来,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已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热门药物,司美格鲁肽作为此类新兴治疗药物之一而备受瞩目。司美格鲁肽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及超重患者的体重控制,与同类降糖药物利拉鲁肽、度拉糖肽相比,司美格鲁肽的血糖降低效果更加显著,可达到更好的减肥效果。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度的胃肠功能紊乱,片剂与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差异较小。在经济性研究中,司美格鲁肽比同类药物表现出更好的成本控制效果。该药上市使用时间较短,加深药物认识和研究对临床安全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药物新发现
    高丹, 马晓雯, 刘卫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0): 36-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0.006
    叶黄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花卉等植物中,尤其是绿叶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较高,也是构成视网膜黄斑色素的最重要物质。视网膜富集的叶黄素浓度是血液中浓度的1000倍以上,具有重要的眼保健作用。本文在阐述叶黄素体内过程、剂量安全性的基础上,综述了叶黄素防治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避免光化学损伤、改善近视、延缓白内障、缓解视疲劳、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辅助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作用,以期为促进叶黄素的眼保健及辅助治疗提供参考。
  • 药物新发现
    陈静, 向莉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8): 60-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8.005
    儿童哮喘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及家庭负担造成了严重影响。近年来,抗免疫球蛋白E(IgE)药物作为治疗儿童哮喘的新型生物制剂,其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抗IgE药物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包括作用机制、药物特性、临床应用及与其他治疗药物的联合应用等,旨在探讨抗IgE药物在儿童哮喘中的合理应用策略及治疗展望,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药物新发现
    谢丹, 杨薇薇, 庹康秀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8): 65-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8.006
    人血白蛋白是一种价格昂贵、适应症多的血液制品。近年来不断有关于人血白蛋白的新的临床研究结果发表,其中某些适应症及用药时机仍存在争议。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相关对人血白蛋白临床合理使用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促进人血白蛋白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 药物新发现
    郑传毛, 李杰庆, 刘鸿高, 王元忠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4): 24-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4.005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探讨并分析天麻在国际研究领域的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以Webof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收集2000年1月~2023年4月期间天麻相关研究的文献报道,使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VOSviewer1.6.19、CiteSpace6.2.R4、BibliometrixR4.3.2和Excel2019对年度发文量、期刊分布情况、文献所属国家、机构及作者的合作关系、文献共被引频次、高频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1039篇,剔除重复文献后,共纳入613篇文献。天麻相关研究文献最早发表于2000年,年度发文量呈波动式增长。我国关于天麻的文献量最多,共496篇。核心作者共162位,国家、机构和作者合作网络松散。10篇高被引文章均对天麻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主要集中在天麻素的药理学研究方面。关键词分析提示研究热点从天麻提取液及其主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的探索转变为疾病改善的通路机制研究;天麻通过参与氧化应激进而影响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作用机制研究可能成为该领域的新热点。结论: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直观反映了天麻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可为天麻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药物新发现
    张静, 潘燕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3): 20-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3.00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系统由配体、受体、结合蛋白组成。其中,配体主要有IGF-1、IGF-2和胰岛素,通过与特定的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涉及受体主要有Ⅰ型IGF受体(IGF-1R)、Ⅱ型IGF受体(IGF-2R)、胰岛素受体(IR)和IGF-1R与IR的杂合受体;此外,IGF系统还包括6种高亲和力IGF结合蛋白(IGFBP-1~6)。IGF系统不仅在调节人体重要生理过程(如细胞生长、分化以及新陈代谢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其各组分表达水平的变化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近些年的研究显示,靶向IGF系统的各个组分或其相关信号通路有助于阻断肿瘤的发生发展并对后续肿瘤治疗产生有益作用。本文综述了IGF系统的各组分及相关信号通路在肿瘤中的作用,以及目前靶向IGF系统各组分的抗肿瘤药物研究情况,并分析了靶向IGF系统在肿瘤治疗中遇到的问题,以期为靶向IGF系统的抗肿瘤药物研究提供思路。
  • 药物新发现
    于景娴, 池里群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2): 20-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2.004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的患病率逐渐增加,长期失眠会严重影响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目前临床常用的改善失眠症状的药物主要为镇静催眠药。作为新一代抗失眠药物,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可以增加睡眠各阶段的持续时间、减弱觉醒信号从而抑制清醒状态而非诱导镇静,从而可以有效避免传统镇静催眠药物的一些缺点。本研究对食欲素受体拮抗剂中3个明星药物suvorexant、lemborexant、daridorexan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失眠提供参考。
  • 药物新发现
    陶云松, 贾元威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2): 26-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2.005
    双重食欲素受体拮抗剂(DORAs)是一类新型抗失眠药物,可通过抑制过度的促觉醒信号、抵消失眠患者的脑过度活跃状态,帮助患者改善失眠症状。Daridorexant是一种新型DORAs,已在多国获批用于治疗成人失眠,其较好地弥补了传统镇静催眠药物及类似机制抗失眠药物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如降低了跌倒、次日残留效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且在日间功能恢复、老年群体用药及长期应用依从性等方面具有优越性。本文基于已完成的Ⅰ~Ⅲ期临床研究,对daridorexan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药物新发现
    张淼淼, 李婷, 张田, 王洋, 金鹏飞, 张亚同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 19-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1.004
    近年来,新型抗类风湿关节炎药不断涌现,包括生物类改善病情抗风湿药(bDMARDs)和靶向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tsDMARDs)。其中,tsDMARDs因其良好的临床疗效、口服制剂的便利性及可控的不良反应而在临床广泛应用。本文就tsDMARDs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不良反应、上市情况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药物新发现
    林家桐, 申玉婷, 朱震基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11): 30-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11.006
    Elacestrant为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下调剂(SERD),由StemlineTherapeutics公司研发,于2023年1月27日批准上市,用于既往接受至少1种内分泌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绝经后女性或成年男性雌激素受体阳性(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临床研究显示,elacestrant在ER+/HER2-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包括ESR1突变患者)均表现出较好的临床疗效。Elacestrant填补了口服SERD类药物的治疗空白,为对芳香酶抑制剂、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甚至氟维司群耐药的ER+/HER2-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 药物新发现
    刘玲, 张璐, 周鹏翔, 周薇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10): 20-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10.003
    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异性皮炎和食物过敏等。近年,儿童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生物制剂——儿童过敏性疾病的新型治疗手段》一文介绍了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展趋势、生物制剂在儿童过敏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目前用于治疗儿童过敏性疾病的生物制剂有哪些,以及儿童使用生物制剂是否安全。
  • 药物新发现
    李晓亮, 李琰光, 叶向阳, 谢江帆, 昌帅磊, 张博, 杨婷, 李允, 冯可, 李延仓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10): 23-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10.004
    本文探讨了医用三氧在免疫调节、杀菌、氧化应激、抗炎、镇痛等方面的临床治疗机制,并总结分析了三氧自体血疗法在相关临床治疗中的进展,指出三氧自体血疗法在临床辅助治疗方面具有治疗范围广、价格低、治疗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三氧自体血疗法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类风湿性疾病、缺血性疾病、带状疱疹、痛风、糖尿病足溃疡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前景广阔,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药物新发现
    许江飞, 周海燕, 王宽红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10): 32-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10.005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对脑缺血再灌注(CIR)继发肺损伤的保护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备CIR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生理盐水)、CIR模型组(Model组,生理盐水)、七叶皂苷钠组(SA组,10mg/kg)、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抑制剂组(ML385组,30mg/kg)、七叶皂苷钠联合Nrf2抑制剂组(SA+ML385组,10mg/kgSA+30mg/kgML385),每组12只大鼠,连续给药4周。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测定肺组织的湿/干重比(W/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采用二氢乙锭、硫代巴比妥酸法、氮蓝四唑光还原法测定肺组织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免疫印迹(WB)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Nrf2、抗氧化响应元件(ARE)、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Model组肺损伤评分、肺组织的W/D值、BALF中TNF-α、IL-1β、总细胞数量、多形核白细胞数量、ROS、MDA水平均升高,SOD水平、Nrf2、ARE、HO-1蛋白表达降低(P<0.05)。ML385组肺损伤评分、肺组织的W/D值、BALF中IL-1β、TNF-α、总细胞数量、多形核白细胞数量、ROS、MDA水平高于Model组,SOD水平和Nrf2、ARE、HO-1蛋白表达低于Model组;SA组和SA+ML385组肺损伤评分、肺组织的W/D值、BALF中IL-1β、TNF-α、总细胞数量、多形核白细胞数量、ROS、MDA水平低于Model组,SOD水平、Nrf2、ARE、HO-1蛋白表达高于Model组(P<0.05)。SA+ML385组肺损伤评分、肺组织的W/D值、BALF中IL-1β、TNF-α、总细胞数量、多形核白细胞数量、ROS、MDA水平高于SA组、低于ML385组,SOD水平、Nrf2、ARE、HO-1蛋白表达低于SA组、高于ML385组(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能够减轻CIR继发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通路,缓解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 药物新发现
    王维波, 宁金堂, 田明忠, 周小明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9): 8-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9.002
    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是一种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药物,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探讨并分析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的药学特性、适应症、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用药安全性等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药物新发现
    葛梓, 夏志洁, 马可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8): 30-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8.006
    α受体阻滞剂是一种扩张血管药物,通过扩张血管来降低血压。而同属α受体阻滞剂的哌唑嗪却是临床常用的前列腺增生治疗用药。《老药新用之α受体阻滞剂》的作者基于α受体阻滞剂的相关指南,总结了α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制及代表药物、不同剂型α受体阻滞剂的药动学特征与用法。其可作为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等的联合用药。
  • 药物新发现
    葛梓;夏志洁;马可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7): 26-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7.008
    “老药新用”又叫药物重定位,是将老药或者在研药物使用于超出原始批准的适应症,并扩大其适用范围和用途。《老药新用之莨菪碱——临床超适应症应用典型案例》的作者基于临床用药经验,总结出消旋山莨菪碱(654-2)不仅仅是单纯的胃肠道解痉药物,其对于感染中毒性休克、解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眩晕症、改善微循环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 药物新发现
    王延学, 马可, 夏志洁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6): 25-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6.007
    阿兹夫定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其最早是用于治疗丙型肝炎和艾滋病,2022年7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附条件批准阿兹夫定片(规格1mg/片)上市,用于治疗中型COVID-19的成年患者。本文作者为复旦大学华山医院重症科医师,文章详细介绍了阿兹夫定的作用机制、适用人群、使用时机、用法、用量及疗程、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 药物新发现
    杜庆伟, 徐瑛, 闫雪生, 袁敏, 张继兰, 孟静, 黄文倩, 郭昭丽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43-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08
    Alpelisib是一种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PI3K通路起作用,主要是抑制PI3Kα亚型。Alpelisib口服薄膜衣片由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研发,于2022年4月5日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2岁及以上有PIK3CA相关过度生长谱系疾病的严重表现且需要全身治疗的成人和儿童患者。临床研究表明,alpelisib可改善PIK3CA相关过度生长谱系疾病的临床症状,包括脂肪瘤过度生长、血管畸形、表皮痣及骨骼异常等。Alpelisib耐受性良好,无器官毒性,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口腔溃疡、轻度血糖升高等。
  • 药物新发现
    田欣, 梅丹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4): 11-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4.003
    仑卡奈单抗(lecanemab)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3年1月6日批准其上市,用于治疗伴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或轻度痴呆的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目前,该药在我国也处于申请上市状态。仑卡奈单抗对致病性β淀粉样蛋白(Aβ)原纤维具有高度亲和力,与之结合后可通过小胶质细胞途径清除脑内Aβ,从而发挥治疗作用。验证性Ⅲ期临床试验Clarity AD结果提示,仑卡奈单抗的临床疗效达到了主要临床终点和所有关键次要临床终点。仑卡奈单抗在AD受试者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输注相关反应为仑卡奈单抗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仍需对淀粉样蛋白相关成像异常(ARIA)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予以关注。此外,还开展了多项仑卡奈单抗的开放标签的长期临床试验,可为其临床合理应用带来更多的数据支持。
  • 药物新发现
    徐燕, 王孟昭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3): 44-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3.006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分型,约占肺癌的8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是NSCLC最常见的驱动基因,针对EGFR突变的靶向药物治疗给晚期NSCLC患者带来了显著的临床获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已成为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的主要方法。EGFR外显子20插入(EGFRexon20ins)突变作为EGFR罕见突变中最常见的亚型,约占EGFR突变型NSCLC的4%~12%。因EGFRexon20ins突变体结构独特,EGFRexon20ins突变型NSCLC对1~3代EGFR-TKIs原发耐药,且预后差。近年来,随着对NSCLC认识的不断深入及新药研发的不断推进,针对EGFRexon20ins的靶向治疗取得了突破,其中舒沃替尼治疗EGFRexon20ins突变型NSCL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达59.8%,给患者带来了显著的临床受益。基于此,本研究概述了EGFRexon20ins突变型NSCLC患者的治疗现状、针对EGFRexon20ins突变型NSCLC患者的新药研发及其临床研究,以期为EGFRexon20ins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 药物新发现
    张蜀艳, 李奕霏, 焦乾辰, 李春梅, 邹立扣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1): 50-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1.006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和《中国药典》(2020版)四部通则0114凝胶剂质量检验法确定臭牡丹提取物凝胶剂的最优制备工艺,并对其肛肠药效学及体外释药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卡波姆940、丙二醇、无水乙醇为主要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臭牡丹提取物凝胶剂制备工艺。采用冰乙酸(HAC)建立溃疡性痔疮小鼠模型,以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做对照,比较两组用药后创伤处的恢复情况,同时用猪小肠作为半透膜制成扩散池模拟肛门环境,进行体外释药性研究。结果:臭牡丹提取物凝胶剂外观细腻光滑、稳定性好,可有效治疗小鼠肛门溃疡,且体外释药速度快。结论:该配方合理,动物实验效果较为显著,可为溃疡性痔疮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 药物新发现
    廉亚青;范惠珍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12): 30-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12.004
    目的:借助文献计量学分析近10年天麻素相关研究,探索其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收录的天麻素相关研究文献,利用CiteSpace5.6R3、VOSviewer1.6.15等软件对该领域的文献变化趋势、期刊分布、机构合作关系、作者知识图谱、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等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1606篇。发文量显示,该研究领域以2017年为界分成了两个时期,期刊发文量以《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最多。作者知识图谱结果显示,本领域研究形成了以洪仕君、李怀斌、潘成、刘大会、陆地等为学术带头人的核心研究团队。机构合作分析结果显示,昆明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等为天麻素研究的紧密合作关系网。关键词分析结果表明天麻素及其在神经领域的相关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同时天麻素通过影响氧化应激治疗眩晕症或是未来的研究方向。结论:本研究利用知识图谱直观展示了近10年来天麻素的研究进展和热点趋势,为天麻素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 药物新发现
    赵瑞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11): 59-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11.004
    Ganaxolone是一种神经活性类固醇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的正变构调节剂,ganaxolone口服混悬制剂由美国Marinus公司研发,于2022年3月18日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2岁及以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样5 (CDKL5)缺乏导致的癫痫患者。Ganaxolone治疗CDKL5缺乏症(CDD)相关性癫痫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ganaxolone可抑制突触GABAA受体,进而表现出抗癫痫和抗焦虑活性。临床试验结果表明,ganaxolone可以单一给药或者辅助给药用于治疗CDD相关性癫痫患者,减少患者癫痫发作频率,改善临床症状。Ganaxolone不良反应小且耐受性良好,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困倦、发热、唾液过多或流口水、季节性过敏等。
  • 药物新发现
    唐平秀;杜琼;王萌萌;郭子寒;叶璇;单瀚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09): 29-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09.002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扩增或其编码的蛋白过表达与多种肿瘤密切相关,其在结直肠癌(CRC)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3%,在携带野生型RAS或BRAF基因的肿瘤患者中发生率约为5%。目前,HER2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预后生物标志物的作用仍不明确,但HER2基因扩增状态对mCRC患者的靶向治疗选择具有较大影响,抗HER2靶向治疗也为HER2基因扩增或其编码的蛋白过表达型mCRC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通过概述HER2基因扩增状态对一线靶向治疗的影响、下游基因状态对HER2基因扩增状态检测和治疗的作用以及抗HER2靶向治疗研究进展,以期为HER2基因扩增或其编码蛋白的过表达型mCRC的基因检测和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 药物新发现
    莫琳玲, 蒋儒芳, 谭莹, 黄莹, 覃爱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07): 7-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07.002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采用碘油行子宫输卵管造影一直是检查不孕女性输卵管通畅度的常规方法。对于不明原因不孕、输卵管通畅、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女性,碘油可提高生育能力。通过用碘油进行输卵管通畅性测试、收集进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的女性的腹腔液以及对使用碘油进行宫腔灌注后子宫内膜免疫细胞检测等研究方法,发现碘油提高生育能力的机制可能是有效冲洗输卵管中的碎屑,在盆腔、腹膜和子宫内膜上发挥免疫生物学作用以及对子宫内膜植入窗期的良性影响等。这可能为不明原因不孕症提供了一种新的、简单的、安全的、经济有效的治疗选择。
  • 药物新发现
    杨洋, 朱婧, 张书亚, 杨仕俊, 邱树荣, 梅全喜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06): 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06.001
    附子的强心作用机制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之一。药理学研究发现附子可通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调节异常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发挥强心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调节心肌细胞内Ca~(2+)超载,调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相关蛋白及AMPK/mTOR、PI3K/Akt信号通路,选择性激动肾上腺素受体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病理过程,调节BNP、TNF-α、ANP等神经内分泌因子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异常,促进心室重构等。本研究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附子发挥强心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为附子的临床应用和强心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 药物新发现
    栾剑, 杨心悦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05): 11-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05.003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AD)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药物,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迄今为止,对于AD的发病机制仍然没有定论,其新药研发在临床试验阶段屡屡受挫,成功率不足3%。2019年和2021年甘露特钠和阿杜那单抗(aducanumab)相继问世,为AD治疗带来了希望。本文介绍了AD的发病机制和药物研发进展,以期为预防与治疗AD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药物新发现
    赵鸿燕, 胡馨月, 任燕, 詹远, 吕凤, 杜倩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05): 42-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05.008
    目的:探讨肿瘤晚期顽固性癌性疼痛患者镇痛治疗中吗啡使用情况及管理措施,为临床静脉泵入超大剂量吗啡镇痛和麻醉药品的规范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2例肿瘤晚期顽固性癌性疼痛患者使用超大剂量吗啡后的疼痛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为保障麻醉药品的规范管理制定相应管理措施。结果:2例肿瘤晚期顽固性癌性疼痛患者应用吗啡最大日剂量分别达3000mg与800mg,持续静脉泵入超大剂量吗啡可降低疼痛数字评分(NRS),有效缓解癌性疼痛。除便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外,2例患者均未观察到吗啡中毒症状。在本院严格的麻醉药品管理下,患者对超大剂量盐酸吗啡注射液的使用全程可控。结论:在合理的用药指导和严格的麻醉药品监管下,静脉泵入超大剂量吗啡镇痛治疗安全、有效、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