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用药”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抗感染用药
    吴泉明, 陈发林, 陈东杰, 陈艺真, 陈渝, 吴长生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2): 32-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2.06
    目的:研究某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分离情况和耐药性变迁。方法:采用WHONET5.6软件对该院2000~2021年分离的CRAB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从该院实验室信息系统收集病例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获得CRAB 3692株,其中62.5%来源于重症监护病房(ICU),79.6%分离自下呼吸道标本。不同阶段的CRAB检出量存在显著差异,可分为4个发展阶段:(1) 2000~2006年低谷阶段,每年检出量不足10株。(2) 2007~2011年爬升阶段,年均检出量113株。(3) 2012~2017年巅峰阶段,年均检出量380株(总检出量的61.9%)。(4) 2018~2021年回落阶段,检出量有所下降,年均检出量200株。CRAB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多在70.0%以上,不同阶段耐药率有明显变化。替加环素耐药率为6.7%~15.6%;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唑等耐药率有所下降。结论:目前该院CRAB的感染情况虽有下降但仍不容乐观,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建议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多学科协作预防感染,遏制耐药。
  • 抗感染用药
    王群, 伍婷, 胡文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2): 38-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2.07
    目的:探讨基于附属敏感性(CS)设计的抗菌药物组合方案对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临床效果和耐药性进展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耐药菌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案例1 CRKP尿路感染药敏试验结果提示阿米卡星耐药时,考虑阿米卡星和β-内酰胺类药物之间存在CS,调整为双β-内酰胺类联合方案,即美洛西林联合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评价该组合的治疗效果。案例2根据CRKP耐药性的演变,基于氨基糖苷类药物和四环素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和β-内酰胺类药物的CS设计序贯给药的治疗方式,以及选择协同作用的药物组合同时给药,如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多西环素、美罗培南联合阿米卡星、美洛西林联合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分析上述方案的治疗效果和耐药性的变化。结果:针对案例1的CRKP尿路感染,美洛西林联合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临床治疗有效,其协同作用可能来源于存在CS效应。案例2 CS产生的药物治疗效果和耐药性的抑制受药物类型、序贯给药和同时给药等因素的影响。其中,采用具有协同作用的抗菌药物组合,当2种抗菌药物间具有CS效应时,药物治疗效果更佳;从耐药性来看,氨基糖苷类药物向β-内酰胺类药物转换可减少耐药性的进展。结论:在用药方案的设计中,运用抗菌药物间的CS效应或许可以成为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抑制耐药性的策略之一。
  • 抗感染用药
    赵宏巧, 杨琳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2): 45-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2.08
    目的:分析某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某院诊疗的36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资料,分析患儿疾病类型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使用种类、联合用药和使用不合理情况。结果:36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疾病类型以普通感冒(258例,70.11%)为主,其次为急性扁桃体炎(49例,13.32%)、急性鼻炎(25例,6.79%)。其中276例患儿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达75.00%,使用率排名前3位的疾病类型为急性会厌炎、多病共存和急性扁桃体炎。27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共使用35种抗菌药物(根据ATC 7位编码分类),抗菌药物使用种类频次较高的为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79例,28.62%)、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60例,21.74%)、大环内酯类药物(49例,17.75%)。276例患儿中,220例患儿单独用药(79.71%),50例患儿联合使用2种抗菌药物(18.12%),6例患儿联合使用3种以上抗菌药物(2.17%);83例患儿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不合理率达30.07%,不合理情况包括用药指征不合理、药物选择不合理和用药方式不合理。结论:该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疾病类型主要为普通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急性鼻炎;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且以头孢菌素类药物为主;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率较高。应加强临床医生培训及用药监控、普及公众合理用药知识,并严格执行诊疗指南,以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治疗效果。
  • 抗感染用药
    贺小旭, 李周平, 刘音, 饶芝国, 薛晓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1): 73-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1.12
    近30年来,一种有着特殊临床特征的肺炎克雷伯菌群被发现,感染者多表现为多发的转移性脓肿。其最初是在东亚地区流行,而后蔓延至全世界,给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为了描述这种特殊的菌群,人们将其称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但如何精确定义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可能导致严重的感染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包括强效的抗感染、脏器功能支持、积极的血糖控制及脓肿部位的穿刺引流等。本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报道,以期更好地认识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及其治疗效果。
  • 抗感染用药
    吴琪, 郭锦辉, 徐斌, 魏艳芳, 李瑛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1): 78-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1.13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该类疾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某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对照组(未合并肺部感染,n=63)和感染组(合并肺部感染,n=59)。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及相关用药情况,总结患者肺部感染特点;分析59例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分布、耐药性特点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59例感染组患者共分离出7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8株(60.76%),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31株(39.2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西丁、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及头孢呋辛的耐药率较高,均超过8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G、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均超过75.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蛋白血症、低钠血症、侵入性操作、意识障碍及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为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低蛋白血症、低钠血症、侵入性操作、意识障碍及WBC、CRP水平升高时,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增加,应积极纠正以上影响因素,并根据常见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及抗菌药物特点进行抗感染治疗,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抗感染用药
    冯海龙, 邢林帅, 雒红涛, 许召君, 王高翔, 赫鹏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1): 85-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1.14
    目的:探讨复方黄柏液涂剂熏洗联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肛周肉芽形态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月期间于某院直肠肛门外科诊断为肛周脓肿的12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3)。两组患者均接受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黄柏液涂剂熏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渗液评分、换药次数和创面水肿评分)、炎症指标[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肛周肉芽形态评分、肛门功能(Wexner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渗液评分、换药次数和创面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IL-6和CRP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VEGF和b FGF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肛周肉芽形态和Wexner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72.58%,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6.35%)低于对照组(19.35%,P<0.05)。结论:复方黄柏液涂剂熏洗联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肛周脓肿患者临床疗效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疼痛,促进肉芽新生,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 抗感染用药
    陈万贞, 李轶, 尹海庆, 王健, 袁有华, 郭利敏, 贾向红, 胡冬梅, 田育佼, 侯卫科, 孙云霞, 张辉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0): 79-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10.012
    目的:分析河南省144所医院恶臭假单胞菌感染现状、临床特点及耐药性情况,并比较不同级别医院细菌耐药性差异,为院内感染控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河南省144所医院上报的470例恶臭假单胞菌感染患者数据,分析标本来源、科室分布、药敏情况、不同级别医院细菌耐药性差异。结果:恶臭假单胞菌感染以男性、老年患者居多;标本来源以非呼吸道标本占比高(247株,52.6%);科室分布以重症医学科(98株,20.9%)、骨科(60株,12.8%)和呼吸内科(40株,8.5%)为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恶臭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其余药物的耐药率均>30%;三级医院氨苄西林/舒巴坦、氯霉素、复方磺胺甲唑、美罗培南、氨曲南的耐药率均高于二级医院(P<0.05)。结论:该地区恶臭假单胞菌感染多见于老年、男性、重症患者,恶臭假单胞菌对多种药物耐药率较高,对多黏菌素B敏感性好,且三级医院多种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二级医院。临床需重点关注高危患者,加强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控制。
  • 抗感染用药
    贾雪松, 王娟, 李乐, 罗世伟, 付政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9): 28-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9.007
    目的:分析蜡样芽孢杆菌性眼内炎的疾病特点和细菌耐药情况,探讨药物治疗措施。方法:收集某院201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经细菌学培养确诊为蜡样芽孢杆菌性眼内炎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职业、病因、治疗前后视力变化、手术方式、药敏试验结果、药物治疗策略和住院经济学指标。结果:纳入的7例蜡样芽孢杆菌性眼内炎患者经手术和药物治疗后,末次出院时均保留眼球,视力检查不配合2例(28.57%),视力下降1例(14.29%),视力不变1例(14.29%),视力提高1级2例(28.57%),视力提高4级1例(14.2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万古霉素、氯霉素、阿米卡星、利福平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敏感,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头孢唑林和头孢他啶耐药。4例(57.14%)住院次数大于1次,5例(71.43%)手术次数多于1次,6例(85.71%)住院总费用高于2万元,7例患者住院总天数均大于1周。结论:蜡样芽孢杆菌所致的眼内炎较少见,但由于其具有快速的繁殖能力和迁移速率,眼球感染后可诱发严重炎症反应及视网膜结构破坏,应给予快速和适当的治疗干预,玻璃体腔内注射万古霉素为治疗蜡样芽孢杆菌性眼内炎的主要手段。
  • 抗感染用药
    王俊红, 张小松, 袁明慧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9): 34-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9.008
    目的:探讨甲硝唑联合盐酸米诺环素对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10月某院收治的7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单用盐酸米诺环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甲硝唑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牙龈出血指数、牙周深度、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牙龈出血指数、牙周深度、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治疗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2.86%)高于对照组(57.14%,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硝唑联合盐酸米诺环素对慢性牙周炎的疗效优于单用盐酸米诺环素,对患者的牙周指标和炎症反应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抗感染用药
    陈曦, 毛熠, 王鹏, 刘慧宇, 杨春霞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7): 30-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7.006
    目的:通过对北京某三甲医院2014~2019年期间采集的腹腔感染革兰阴性菌的鉴定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测试,为近年院内腹腔感染革兰阴性菌的流行病学和耐药情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定制药敏板通过Trek系统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并依据CLSI2021标准进行药敏判读。结果:2014~2019年期间共收集革兰阴性菌464株,其中肠杆菌目细菌355株,社区获得性感染菌株123株、医院获得性感染菌株341株,ICU收集的菌株187株。药敏试验显示:该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菌中,大肠埃希菌对目前国内常用的12种抗菌药物几乎都呈现不敏感状态,仅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81.8%;除黏菌素外,肺炎克雷伯菌几乎无抗菌药物可选择;铜绿假单胞菌目前对环丙沙星、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均为75.0%。该院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菌中,对大肠埃希菌治疗有效率达到82.5%及以上的抗菌药物有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黏菌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率仅在65.0%左右;对于铜绿假单胞菌,可选的抗菌药物有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阿米卡星(敏感率均为66.7%)。该院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菌中,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黏菌素的敏感率均在93.0%以上;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在71.4%~79.2%;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黏菌素的敏感率在83.3%以上。无论是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还是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或者是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除黏菌素的敏感率为97.6%~100.0%外,几乎无常规抗菌药物可供选择。结论:腹腔感染革兰阴性菌总体耐药形势比较严峻,持续监测本地区医院病原菌检出率和合理选择对耐药菌株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非常重要。
  • 抗感染用药
    屈元晔, 肖伟强, 常彦敏, 孙明月, 王小昆, 许青霞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7): 42-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7.007
    目的:分析河南某肿瘤医院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NET5.6软件,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该院临床分离的所有细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结果:共收集非重复菌株1476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863株(66.8%),革兰阳性菌4906株(33.2%)。标本以呼吸道(4295株,29.1%)、无菌体液(4093株,27.7%)和血液(2576株,17.4%)为主,科室分布以血液科(3134株,21.2%)、胃肠外科(1737株,11.8%)、肝胆外科(1703株,11.5%)、骨科(956株,6.5%)和重症医学病房(ICU,808株,5.5%)为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3年的检出率依次为35.5%(175/493)、36.4%(176/483)、41.2%(206/500)和78.8%(246/312)、65.6%(231/352)、61.7%(227/368)。屎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仍高度敏感,3年的耐药率均低于5.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3年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鲍曼不动杆菌。ICU和血液科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较高。结论:该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肿瘤患者临床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重耐药菌除MRSA和CRPA有所上升外,其他均呈下降趋势,应继续加强医院感染防控,重视细菌耐药监测。
  • 抗感染用药
    宋东建, 甘君龄, 苏萌, 刘秋亮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7): 52-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7.008
    目的:探讨可吸收载抗菌药物硫酸钙与生物骨水泥链珠膜诱导在儿童足跟组织缺损合并创伤性跟骨骨髓炎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96例儿童足跟组织缺损合并创伤性跟骨骨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儿采用合理皮瓣修复后联合生物骨水泥链珠膜诱导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合理皮瓣修复后联合可吸收载抗菌药物硫酸钙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感染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感染复发率及对照组患儿再次手术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提示,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术后7天、14天,两组患儿WBC、ESR、IL-6、IL-8、TNF-α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和6个月,两组患儿VA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1、3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6个月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6个月感染复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儿均需要再次手术取出骨水泥链珠,其中9例患儿再次接受骨水泥植入。结论:合理皮瓣修复后联合可吸收载抗菌药物硫酸钙治疗可更有效减轻患儿疼痛,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术后康复和骨愈合。
  • 抗感染用药
    张力公, 张冬杰, 史珂, 张会强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0, (): 62-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7.009
    目的:探讨吡嗪酰胺联合左氧氟沙星对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12月某院收治的104例MDR-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吡嗪酰胺。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痰菌阴转率、空洞闭合率、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痰菌阴转率、空洞闭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抗氧化态(TAS)水平高于对照组,总氧化态(TO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食欲不振、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吡嗪酰胺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MDR-TB,可有效改善患者肺部炎症损伤,提高结核分枝杆菌清除率,临床疗效明显,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 抗感染用药
    魏红, 高梅娟, 王莉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6): 28-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6.005
    目的:探讨SWOT分析法应用于抗菌药物全样本处方点评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利用电子处方系统,调取某院2021年1~12月全部抗菌药物处方5297张作为干预前组,实施常规处方点评。基于SWOT分析法,分析医院开展抗菌药物全样本处方点评工作的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T)。依据SWOT分析结果制定改进处方合理性的优化措施。将2022年1~12月全部抗菌药物处方4657张作为干预后组,根据优化措施进行处方点评并持续改进。分析两组处方点评结果,并对改进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明显低于干预前组(P<0.05),医师抗菌药物使用知识考核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组(P<0.05)。结论:SWOT分析法用于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工作中,可为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抗感染用药
    王健, 李轶, 白振宇, 崔世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6): 33-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6.006
    目的:了解平顶山某医院两株携带bla_(NDM)基因肠杆菌目细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该类病原菌的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1~12月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先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筛选携带bla_(NDM)基因的CRE菌株,再对菌株携带的其他耐药基因[包括碳青霉烯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确认,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方法分析相同种属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果:收集的CRE中有2株检测到携带bla_(NDM)基因,其中1株为携带bla_(NDM-1)的弗氏柠檬酸杆菌,另1株为携带bla_(NDM-5)的大肠埃希菌。这两株菌同时携带多个耐药基因,表现为多重耐药。MLST结果显示,产NDM-1型金属酶的弗氏柠檬酸杆菌为ST85型,产NDM-5型金属酶的大肠埃希菌为ST736型,均不是常见流行克隆类型。采用bla_(NDM)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的结果显示,bla_(NDM-1)基因定位于一个~54kb的质粒上,bla_(NDM-5)基因定位于一个~104kb的质粒上,两个携带bla_(NDM)基因的质粒均不能发生接合。结论:首次在平顶山地区报道携带bla_(NDM)基因的CRE菌株;两株菌均同时携带多个耐药基因;bla_(NDM)基因均位于质粒且都与插入序列(IS)移动元件相关,建议进一步加强院感监测及防控,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和流行。
  • 抗感染用药
    赵梓汝, 李业荣, 王珍, 于爱云, 贾海英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5): 90-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5.013
    目的:描述和比较工作环境中存在电磁辐射人群与普通工作环境人群口腔菌群分布特征及差异,为电磁辐射损伤的早期防护提供潜在筛查方法及依据。方法:2023年10~12月期间随机抽取某两家单位工作人员共130人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工作环境分为电磁辐射工作环境组(JMS组,n=65)与普通工作环境组(BJ组,n=65),收集两组口腔唾液标本并提取DNA,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平台对其16S rRNA进行测序,研究并比较两组口腔菌群构成特征。结果: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JMS组与BJ组口腔菌群结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口腔菌群构成中,在门水平上,两组拟杆菌门、梭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纲水平上,两组芽孢杆菌纲、梭杆菌纲、梭菌纲的相对丰度均有极显著差异(P<0.001),而放线菌纲、红蝽菌纲、蒂西耶氏菌纲和拟杆菌纲的相对丰度有显著差异(P<0.05)。LEfSe差异分析结果表明,JMS组具有独特的菌群结构,有11种菌显著富集,分别为梭菌纲、微黄奈瑟氏球菌A、管道杆菌属、诺曼管道杆菌、细小口腔杆菌、梭杆菌门、梭杆菌纲、梭杆菌目、不解糖口腔杆菌、龈沟产线菌、梭杆菌科。此外,菌群功能预测结果显示,JMS组口腔菌群在免疫系统途径、抗肿瘤药耐药性途径、能量代谢途径上的富集程度高于BJ组;BJ组在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膜传输途径的富集程度高于JMS组。结论:普通工作环境和电磁辐射工作环境下人群具有不同的口腔微生物特征与菌群代谢特征,且表现在多个分类水平上,提示电磁辐射工作环境可能对人口腔菌群分布特征产生影响,未来仍需进一步证实和探索。
  • 抗感染用药
    苏军, 王亚峰, 王琪, 成怡冰, 崔利丹, 杜语慧, 李倩影, 海莉丽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5): 98-1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5.014
    目的:评估多黏菌素B治疗危重症儿童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多黏菌素B疗效的可能因素。方法:选取某院重症监护室2020年2月~2022年6月诊治的26例危重症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患儿,根据患者的疗效分为临床有效组(n=14)和临床无效组(n=12)。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合并疾病、病原菌、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情况以及与其他抗菌药物联用情况。对其中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多黏菌素B疗效的可能因素。结果:临床有效组与无效组的性别、年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合并疾病、病原菌以及与其他抗菌药物联用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有效组的多黏菌素B使用时间较无效组更长(P=0.000),临床无效组有更多的患儿应用机械通气(P=0.034)。Logistic回归分析果结提示治疗时间(OR:2.606,95%CI:1.346~5.046,P=0.004)是影响多黏菌素B治疗危重症儿童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临床疗效的可能因素。结论:多黏菌素B治疗危重症儿童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是影响多黏菌素临床疗效的可能因素。
  • 抗感染用药
    张静, 郝丽娜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4): 47-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4.007
    目的:通过分析1例艾沙康唑用于根霉菌感染患儿的治疗思路和个体化治疗方案,为此类患儿提供治疗依据。方法:临床药师参与艾沙康唑用于根霉菌感染患儿的治疗过程,监护其临床症状、炎症指标并评估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加强用药监护。结果:临床药师分析用药方案并针对艾沙康唑的使用剂量及疗程给予有效建议,患儿病情得到控制。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患儿抗根霉菌治疗方案的制定有助于提高患儿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抗感染用药
    王健, 李轶, 马冰, 马琼, 韩云港, 高远, 陈甲, 李姝, 郭长城, 郭利敏, 赵亮, 孟高攀, 田育佼, 阙蔚鹏, 郭坤山, 秦辉, 孙瑞华, 张晓蕾, 胡冬梅, 张燕, 李玉霞, 王彦斌, 郭瑞娟, 孟玉娟, 常军玲, 张晓黎, 熊玲玲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4): 53-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4.008
    目的:了解河南地区患儿血液标本细菌构成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血流感染提供用药依据。方法:采用WHONET5.6软件,分析2019~2021年河南省临床微生物专科联盟221家单位上报的患儿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2019~2021年共收集患儿血标本非重复分离菌10 90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73.1%,革兰阴性菌占26.9%。菌株数量排名前5位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43.0%,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检出率为2.3%;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2%和2.3%,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0.4%和28.9%,三级医院的肠杆菌耐药率整体高于二级医院。结论:河南省患儿血培养分离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二三级医院MRSA检出率普遍偏高。患儿血标本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步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且三级医院高于二级医院。
  • 抗感染用药
    陈小松, 于素平, 张岩, 孙萌萌, 韩玉霞, 张冰雪, 张贵春, 宋桂华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2): 107-1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2.018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大叶性肺炎患儿临床症状、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某院收治的15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大叶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槐杞黄颗粒。比较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7(IL-17)、IL-35]、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临床症状(发热、咳喘、肺部阴影)改善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和总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MGB1、PCT、IL-17、IL-35等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MGB1、PCT、IL-17均降低,IL-35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HMGB1、PCT、IL-17低于对照组,IL-35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CD3~+、CD4~+、CD4~+/CD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均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退热、咳喘消失、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可有效减轻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大叶性肺炎患儿的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加快临床症状的改善和消失。
  • 抗感染用药
    金炎, 何宏, 狄佳, 孙运波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 58-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1.011
    目的:分析2018~2020年山东省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青大附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以下简称省立医院)革兰阴性杆菌的检出情况及耐药性。方法:采用了抗菌药物耐药性趋势监测(SMART)项目中由青大附院和省立医院提供的菌株,由SMART中心实验室鉴定菌种。使用定制药敏板通过Trek系统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并依据2022年第32版《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进行药敏判读。比较两家医院革兰阴性杆菌的总检出率、加强监护病房(ICU)和非ICU病区的革兰阴性杆菌的检出率以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两家医院共检出非重复革兰阴性杆菌1727株,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5.38%、20.09%、15.87%和11.41%。两家医院的ICU和非ICU病区中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显示出显著差异,表现为ICU病区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低于非ICU病区,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则高于非ICU病区的检出率(P<0.05)。两家医院检出的大肠埃希菌菌株均显示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以及阿米卡星和黏菌素的极低耐药率。省立医院ICU病区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对除黏菌素外的所有抗菌药物均显示出较高的耐药率,远超过青大附院,且耐药率比同一医院的非ICU病区来源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相比均显著增加。省立医院ICU病区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黏菌素、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的耐药率也均高于青大附院。但两家医院ICU和非ICU病区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均仅对黏菌素显示耐药。结论:青大附院和省立医院虽同位于山东省,但在医院之间、同院的ICU和非ICU病区之间,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仍存在差异,该结果表明有必要对院内的革兰阴性杆菌流行病学和细菌耐药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以便提供准确的抗菌药物的应用证据,以降低耐药菌传播风险。
  • 抗感染用药
    金蕾, 杨耀芳, 汤阳, 宦红梅, 沈真原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 66-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1.012
    目的:从真实世界数据出发,分析并评价某院2个时间段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门诊患者分布特征、用药特点、用药情况等,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1日~2022年1月15日(A时段)与2022年12月1日~2023年1月15日(B时段)期间某院门诊使用NSAIDs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梳理总结NSAIDs的品种、使用频率、用药天数等,并整理限定日剂量(DDD),计算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及药物利用指数(DUI)等,比较2个时间段NSAIDs的应用情况,选择重点药品进行用药分析与评价。结果:A与B时段分别有5600例与10 916例患者使用NSAIDs,2个时间段各自使用13种与28种药品。尤其在B时段出现了用药品种、用药量剧增现象,其中DDDs排名前3位的是阿司匹林肠溶片(规格100mg)、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DDDs增幅居前3位的是布洛芬混悬液(929.05%)、布洛芬缓释胶囊(322.10%)、氨麻美敏片(Ⅲ)(319.92%)。复方制剂的使用率上升至首位(39.22%)。吲哚布芬片的DDC值最高(31.47元),阿司匹林肠溶片(规格25mg)DDC值最低(0.26元)。大多数NSAIDs的DUI<1,提示该院NSAIDs使用基本合理。结论:在目标时间范围内,该院门诊NSAIDs使用基本合理。
  • 抗感染用药
    周吉欽; 徐博; 赵华容; 高清; 覃东升; 王于超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12): 67-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12.010
    目的:探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GNB)感染致脑室炎的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期刊、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等数据库中关于CAZ/AVI治疗CRGNB感染致脑室炎的研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诊断、合并感染、手术操作、病原学结果、脑脊液生化指标、药物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3年4月30日。结果:共纳入文献13篇,均为案例报道,涉及有效病例18例。其中,男性11例(61.11%),女性5例(27.78%),未描述2例(11.11%);年龄2.5~69岁。感染菌株以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10例,55.56%)为主,其次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7例,38.89%);感染类型以混合感染为主,表现为颅内感染合并血流感染或肺部感染。主要药物治疗方案为CAZ/AVI静脉滴注联合鞘内或脑室内注射给药,平均疗程为(34.12±18.29)天。10例报道了细菌培养转阴结果,细菌平均转阴时间(8.20±5.78)天,临床治愈率为94.44%。除未描述的研究外,CAZ/AVI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CAZ/AVI对于CRGNB感染致脑室炎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仅限于个案报道,尚需更多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 抗感染用药
    李央; 王书波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12): 74-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12.01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的药学服务工作模式,为开展药学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临床药师药学服务工作实践,总结药学实践体会,并为临床药师工作方向提出具体建议。结果:临床药师建立了多角度的抗感染思维,针对患者病情进行了必要的药学干预,参与药品不良反应的辨别处理、药敏结果的正确解读及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定等,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应当充分发挥药学专业优势,同时加强微生物学思维与临床思维,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和特点给出个体化用药方案建议,从而在临床团队中充分体现临床药师的价值。
  • 抗感染用药
    钱佩佩, 曹凯, 徐炳欣, 钱哲, 赵亮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11): 67-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11.012
    目的:利用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PS)对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HF)开展主动监测,为临床安全使用替加环素和医疗机构利用CHPS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主动监测提供参考。方法:利用CHPS建立替加环素致HF的主动监测方案,对2019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期间于某院使用替加环素的住院患者发生HF的相关情况开展主动监测,分析替加环素致HF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86例患者,发生HF者95例,HF发生率为51.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日维持量超出药品说明书推荐量是替加环素致HF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26,95%CI:1.112~6.685,P=0.028),替加环素使用疗程与HF的发生呈正相关,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尿素氮(BUN)基线值与HF的发生呈负相关。结论:临床在使用替加环素前应关注患者FIB和BUN基线值,评估患者发生HF的风险,根据患者的感染程度合理控制替加环素使用疗程和使用剂量,并密切监测其FIB水平的变化。
  • 抗感染用药
    李焕芬, 王金宝, 张建宏, 王新法, 孙玉玺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11): 74-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11.013
    目的:对精神科住院患者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现状进行分析,为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院3个精神科室2022年1~12月的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精神科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提出用药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3个精神科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无指征使用情况以及干预前后呼吸道感染患者病情的转归情况。结果:干预前,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主要感染性疾病为肺部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且均存在无指征使用的问题。经过干预,抗菌药物无指征使用率从31.78%下降至10.34%(P=0.030),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79%降低至8.31%(P<0.01)。无指征用药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者和及时进行干预后不使用抗菌药物者的痊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该院精神科存在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现象。临床药师进行医嘱点评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
  • 抗感染用药
    宁俊红, 陶莲英, 蔡良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8): 84-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8.015
    目的:探讨并比较奥硝唑片联合新生化颗粒预防高危感因素人工流产术后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某院2021年1~12月期间收治的有高危感染因素人工流产患者100例,按照给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联合新生化颗粒,观察组给予奥硝唑片联合新生化颗粒。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阴道异常出血、阴道分泌物恶臭、宫体压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阴道血流和宫腔残留物情况。结果:术后1周内,观察组阴道异常出血、阴道分泌物恶臭、宫体压痛、发热的总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10.00%,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升高(2.00%)少于对照组(10.00%,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阴道血流和宫腔残留物者少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奥硝唑片联合新生化颗粒预防高危感染因素的人工流产术后效果优于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联合新生化颗粒。
  • 抗感染用药
    宁俊红, 蔡良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97-1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15
    目的:比较吗啉硝唑和奥硝唑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剖宫产术后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21年1~12月使用吗啉硝唑和奥硝唑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剖宫产术后发热的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药物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研究组(静脉滴注吗啉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ml∶0.5g,bid,联合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1.5g,bid),对照组(静脉滴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ml∶0.5g,bid,联合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1.5g,bid),疗程均为3天。收集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疗效数据和不良反应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给药后,研究组有50例、对照组有43例患者体温下降到正常范围;研究组有50例、对照组有43例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无肝肾功能异常情况。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7.69%,P<0.05)。结论:与奥硝唑相比,吗啉硝唑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剖宫产术后发热临床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可控。
  • 抗感染用药
    王永素, 张林, 苗瑞红, 张红旗, 牛卫理, 叶鹏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101-1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16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方案的HIV感染/艾滋病(HIV/AIDS)患者病毒学疗效的早期(2周)预测指标及预测价值,为临床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于某院采用TDF+3TC+EFV方案进行HAART的HIV/AIDS患者12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AART6个月时HIVRNA被抑制者116例(95.9%);HAART2周HIVRNA降低幅度(lg值)与病毒学疗效相关;HAART 2周HIV RNA降低幅度预测病毒学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AART2周HIVRNA降低幅度对病毒学疗效有较高的预测价值,lg值1.8016为最佳预测分界点。采用该分界点预测病毒学疗效时,诊断正确率达87.6%,敏感性87.9%,特异性80.0%,阳性预计值99.0%。结论:HAART2周HIVRNA降低幅度是HIV/AIDS患者病毒学疗效的早期预测指标,预测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抗感染用药
    侯佳, 张敏, 李进峰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4): 93-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4.014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对重症监护室(ICU)中肾功能不全患者实施抗菌药物剂量优化的干预效果,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院2020~2021年ICU全身应用抗菌药物且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病例,根据肾功能不全程度分为3组,肾功能中度损害组(A组,n=91)肌酐清除率C_(Cr)=31~50ml/min;肾功能重度损害组(B组,n=67)C_(Cr)=16~30ml/min;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组(C组,n=27)C_(Cr)≤15ml/min。分析临床药师对各组病例的干预情况,评价干预后患者肾功能、感染控制、抗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计185例病例纳入研究,其中需要进行抗菌药物剂量调整的有130例,临床药师干预成功104例(80%),3组有效干预比例分别为57.69%、81.48%、91.67%,B和C组与A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7)。需要调整剂量的抗菌药物的种类排名前4位的依次是青霉素类、糖肽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临床药师的有效干预率依次为81.54%、88.89%、82.61%和72.73%。干预后有70.19%的患者肾功能指标较前改善,发生抗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比例仅为2.88%,且与未干预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专科临床药师融入临床,对特殊人群所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剂量优化,充分发挥了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实践中的作用。
  • 抗感染用药
    自雪梅, 张峻, 何瑾,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2): 66-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2.007
    利奈唑胺是人工合成的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可用于治疗由需氧的革兰阳性菌引起的感染。研究表明生理因素、病理因素及药物因素都可能影响利奈唑胺的血药浓度。本文对利奈唑胺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作一介绍,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 抗感染用药
    董育珠, 杜倩, 陶丽, 韩鹃, 陈晓敏, 张雷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07): 18-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07.004
    目的:调查常用的6种抗菌药物在本院重症患者中的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靶值和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靶值达标情况,为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并接受TDM的危重症患者。采用非房室模型计算患者PK/PD指数,对患者临床特征、病原学结果以及纳入的6种抗菌药物血药浓度分布范围、TDM靶值和PK/PD靶值达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重症患者26例,均接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伏立康唑、氟康唑6种抗菌药物中的2~3种联合抗感染治疗,共计100份血浆样本及204个血药浓度-时间数据。患者群体谷浓度和PK/PD指数差异大,TDM靶值和PK/PD靶值总体不达标率分别高达45.28%和55.36%。结论:6种抗菌药物在重症患者中的TDM靶值和PK/PD靶值达标率均较低,普遍存在低暴露和过暴露情况。提示应在此类患者中开展TDM,以精准调整给药剂量。
  • 抗感染用药
    李文星, 王蓓蓓, 许霞青, 谭然, 张月丽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06): 18-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06.004
    目的:评价泊沙康唑预防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疗效和安全性,寻求安全有效的真菌预防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3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预防IFD的用药情况及疗效,依据用药情况分为泊沙康唑组(n=44)与伏立康唑组(n=29)。泊沙康唑组给予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伏立康唑组给予伏立康唑片。比较两组IFD发生率、肝肾功能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预防用药期间,泊沙康唑组IFD发生率与伏立康唑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97);伏立康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泊沙康唑组(P=0.030);伏立康唑组直接胆红素(DBIL)峰值高于泊沙康唑组(P=0.048)。结论:泊沙康唑和伏立康唑均能有效预防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发生IFD,但泊沙康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对患者肝功能指标影响更小。
  • 抗感染用药
    李金芩, 毕源, 孙飞, 马继敏, 龚汉明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06): 23-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06.005
    目的:分析本院外科围手术期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使用情况和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外科围手术期患者NSAIDs的使用情况,根据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Dc)排名选择重点点评品种药物,进行用药合理性点评并分析结果。将点评结果与16家医院NSAIDs使用情况进行比较,间接评价本院围手术期使用NSAIDs的合理性。结果:共计纳入331例病例点评,重点点评品种为注射用帕瑞昔布钠、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塞来昔布胶囊。其中不合理用药病例94例(28.40%),与16家医院NSAIDs使用情况相比合理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2种及以上NSAIDs药物联用的例次最多(90例,27.19%),其次为用法用量不适宜(14例,4.23%)和超疗程使用(8例,2.42%)。结论:本院外科在围手术期NSAIDs的使用仍存在不合理情况,需进一步规范该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 抗感染用药
    樊鹏利, 刘银萍, 洪雪姣, 赵淑娟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03): 71-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03.012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IM)情况,为呼吸专科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本院呼吸内科老年COPD住院患者128例,以《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年版)和Beers标准(2019年版)为评价依据进行评价,总结患者PIM情况。结果:128例老年COPD住院患者,平均年龄为(74.51±7.11)岁;平均患病(5.27±4.93)种;平均用药(9.25±4.09)种。依据《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年版),检出43例(33.59%)患者存在PIM,共计66例次;依据Beers标准(2019年版),检出35例(27.34%)患者存在PIM,共计64例次。结论:2种标准在识别老年COPD患者PIM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建议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联合应用2种标准,以检出更多PIM,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抗感染用药
    赵永强, 秦晓利, 赵丽娟, 乔晓娜, 田德增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03): 78-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03.013
    目的:探究阿昔莫司联合二甲双胍和瑞舒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血糖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4月~2020年5月收治的高脂血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和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昔莫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抵抗[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生化指标[肌酸激酶(CK)、谷丙转氨酶(GPT)、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TG、TC、LDL-C、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HOMA-IR、CK、GPT、MPO、MDA、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HDL-C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4.44%,P<0.05)。结论:阿昔莫司联合二甲双胍和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合并2型糖尿病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调节生化指标及血液流变学变化,降低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