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儿童用药
    刘友红, 丁金金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3): 69-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3.12
    目的:对比分析吡仑帕奈与拉莫三嗪添加治疗丙戊酸无效型儿童癫痫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儿视频脑电图(VEEG)和血清炎症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乳酸脱氢酶(LDH)、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9月期间于某院接受治疗的92例丙戊酸无效型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Ⅰ)联合拉莫三嗪片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Ⅰ)联合吡仑帕奈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癫痫发作情况(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英国国立医院癫痫严重程度量表(NHS3)]、VEEG检查、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SE、LDH、Hcy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癫痫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和NHS3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VEEG改善率(95.65%)高于对照组(82.61%,P<0.05)。两组患儿血清IL-1β、TNF-α、NSE、LDH和Hcy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78.26%,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吡仑帕奈添加治疗丙戊酸无效型癫痫患儿效果较佳,可有效抑制VEEG癫痫样放电,下调血清炎症因子、NSE、LDH、Hcy水平,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神经和心肌损伤,抑制癫痫发作。
  • 儿童用药
    张哲, 赵文鸽, 甘琳琳, 孙莹莹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3): 76-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3.13
    目的:探讨益气固本汤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对哮喘患儿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84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固本汤,两组均治疗14天。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气道炎症指标[白介素-33(IL-33)、白介素-17(IL-17)、白介素-10(IL-10)]、气道重塑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核因子-κB(NF-κB)、骨桥蛋白(OPN)]、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咽干咽痒、咳嗽、咳痰、胸闷气急证候积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IL-33、IL-17、TGF-β1、NF-κB和OPN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FVC、FEV1和FEV1/FVC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哮鸣音、咳嗽、湿啰音、喘憋症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3.81%,P<0.05)。结论:益气固本汤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患儿临床疗效较佳,可有效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气道重塑及肺功能,减轻气道炎症,缩短症状消失时间。
  • 儿童用药
    孙志华, 陈瑞, 王凤圈, 于泓泽, 黄永霞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3): 82-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3.14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干扰素雾化治疗儿童类百日咳综合征(PL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2月就诊于某院的PLS患儿80例,随机编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干扰素雾化治疗,对照组单用干扰素雾化治疗,分别比较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血清学指标,并观察两组患儿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痉挛性咳嗽持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总时长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颜面憋红次数、血清学指标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干扰素雾化治疗PLS不仅可以改善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如缩短痉挛性咳嗽持续时间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还可以减少住院总时长,从而降低患儿的痛苦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儿童用药
    贾彩萍, 李文斌, 孟慧琴, 毕玲莉, 张方方, 秦新芳, 徐伟伟, 田艳荣, 张帆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3): 87-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3.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甲泼尼龙联合多西环素对儿童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4月期间某院收治的82例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S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2 mg/(kg·d)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注射用盐酸多西环素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5 mg/(kg·d)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注射用盐酸多西环素治疗,两组均治疗7天。比较两组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改善情况、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免疫功能指标(CD4+、CD8+)、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用力肺活量(FVC)]、主要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胸部CT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CRP、CD8+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CD4+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FEV1、PEF和FVC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发热、喘息和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73.17%,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剂量甲泼尼龙联合多西环素可提高儿童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SMPP患儿的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及免疫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 儿童用药
    冯晓靖, 岳瑾, 王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2): 79-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2.14
    目的:探讨异丙托溴铵联合人干扰素α2b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1日~7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RSV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退热、止咳化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天。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炎症因子[白介素-18(IL-18)、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4.00%,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肺部啰音、呼吸困难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血清IL-18、IL-6和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CD3+、CD4+和CD4+/CD8+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异丙托溴铵联合人干扰素α2b治疗RSV感染性肺炎患儿临床疗效较佳,可有效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 儿童用药
    魏勉, 皇惠杰, 姜楠楠, 向莉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9): 67-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9.014
    目的:观察舌下免疫治疗(SLIT)疗效与尘螨组分s Ig E和s Ig G4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1年10月就诊于某院过敏反应科并行SLIT的过敏性鼻炎患儿(n=37),根据治疗1年后症状和药物综合评分(CSMS)分为控制稳定组(n=25)和控制不稳定组(n=12),比较两组患儿9种重要尘螨致敏蛋白组分(Der p 1/Der f 1、Der p 2/Der f 2、Der p 5、Der p 7、Der p 10、Der p 21和Der p 23)s Ig E和s Ig G4的水平变化。结果:Der p 1/Der f 1和Der p 2/Der f 2为主要致敏蛋白组分,其治疗前s Ig E阳性率为86.5%~94.6%,其中Der p 2的s Ig E浓度高于Der p 1(P<0.0001)、Der p 5(P<0.001)、Der p 7(P<0.001)、Der p 10(P<0.001)、Der p 21(P<0.01);Der f 2的s Ig E浓度高于Der f 1(P<0.0001)、Der p 5(P<0.0001)、Der p 7(P<0.0001)、Der p 10(P<0.0001)、Der p 21(P<0.0001)和Der p 23(P<0.01)。治疗前Der f 2的s Ig G4浓度高于其他组分(P<0.0001),控制不稳定组中Der f 1的s Ig G4阳性率(33.3%)高于控制稳定组(4.0%,P<0.05),且控制不稳定组中Der f 1和Der p 10的s Ig G4浓度高于控制稳定组(P<0.05)。治疗1年后,控制稳定组患儿Der f 1和Der p 2的s Ig G4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尘螨致敏过敏性鼻炎患儿应用SLIT治疗后,Der f 1和Der p 2的sIgG4浓度升高明显,提示SLIT疗效较好,为临床评估SLIT疗效提供了线索。
  • 儿童用药
    朱玉蓉, 杨涛, 郑海英, 王昱博, 张睿, 李兰兰, 虎亚光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9): 75-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9.015
    目的:评价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综合价值,为医院药品遴选及临床用药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纳入随机对照试验,开展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直接医疗成本数据,开展经济性评价;通过问卷调研及搜集相关药品采购及销售数据、药品说明书,开展创新性、适宜性及可及性评价。结果:共检索出326篇文献,最终纳入3篇,共298例患者,其中干预组(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148例,对照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15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OR=1.03,95%CI(0.62,1.73),P=0.91];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治疗后有效率低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OR=0.49,95%CI(0.25,0.97),P=0.04]。经济性评价结果显示,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较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不具有经济性。共回收问卷52份,结果显示,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相比不具有明显的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价值较低,且其未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不具有临床优势。
  • 儿童用药
    郝海菊, 王军, 张俊清, 蒋辉, 刘仿锦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6): 87-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6.014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12月某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06例,采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辅酶Q10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心肌酶指标、心功能指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等因素水平,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CK)、心肌肌钙蛋白I(cTnI)、MCP-1、HMGB1、正五聚蛋白-3(PTX-3)、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8(IL-18)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及心室短轴缩短率(FS)均升高(P<0.05),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57%)高于对照组(75.00%,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磷酸肌酸钠与维生素C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改善心肌酶、MCP-1、HMGB1等相关指标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 儿童用药
    李楠楠, 周建超, 李坤, 胡卫红, 郑倩南, 马伟峰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6): 94-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6.015
    目的: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病毒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14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病毒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均连续治疗7天。治疗结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和发热、肺部阴影、咳嗽、肺部啰音等症状的消失时间,记录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发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天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2.86%,P<0.05);观察组退热、肺部阴影消失、咳嗽消失、肺部啰音消失等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在用药治疗期间均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病毒性肺炎整体疗效较好,有助于主要症状较快缓解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儿童用药
    吴珺珺, 吴斌, 文艺, 田丽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4): 63-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4.009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联合低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 Epo)对早产儿脑损伤后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某院收治的200例脑损伤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营养支持、水电解质纠正、血糖、血压维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低剂量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比较两组患儿脑损伤相关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8-羟基脱氧鸟苷(8-OHdG)、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8(IL-18)、Toll样受体4(TLR4)]水平、神经发育异常情况、智能等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NSE、S100β、8-OHdG、8-iso-PGF2α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TNF-α、IL-18、TLR4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神经发育异常项目≥3项及异常项目≥1项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智能等级均呈升高趋势(P<0.05),且观察组升高趋势更明显(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m NGF、低剂量rhEpo可有效降低患儿脑损伤相关因子水平及神经发育异常率,提高智能等级,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 儿童用药
    田增春, 张淼, 梁璐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4): 69-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4.010
    目的:探究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丙戊酸钠对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合并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患儿临床症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100例BECT合并ESE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奥卡西平和丙戊酸钠,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电图改善情况及脑电活动情况,并对患儿治疗前后的认知情况进行评价,记录患儿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76.00%,P<0.05)。观察组患儿脑电图改善总有效率(74.00%)高于对照组(46.00%,P<0.05)。两种治疗方案均可影响患儿的脑电波活动,特别是在α、β、θ、δ波段,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这些波段的变化更为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在操作智商、全量表智商、言语智商方面的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评分均升高,且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奥卡西平联合丙戊酸钠的治疗方案比较,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和丙戊酸钠治疗儿童BECT合并ESES的疗效更优,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和脑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提高患儿的认知功能。
  • 儿童用药
    于博, 杨屈扬, 芦斐, 尹光通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 50-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1.010
    目的:探讨苍耳子鼻炎滴丸联合常规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CR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6月期间于该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88例CR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头孢泊肟酯干混悬剂和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苍耳子鼻炎滴丸,两组均持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儿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鼻炎症状总评分(TNSS)、鼻炎伴随症状总评分(TNNSS)、呼吸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呼气流量峰值(PEF)及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生化指标[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嗜酸性粒细胞(EOS)、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VAS、TNSS、TNNSS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FEV_1、FVC、MM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WBC、LYM、EOS、IgE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1.40%,P<0.05);治疗随访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苍耳子鼻炎滴丸联合常规治疗可有效调节CRS患儿的呼吸功能及免疫水平,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 儿童用药
    郭菡; 季泽娟; 高凯杰; 裴保方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12): 38-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12.005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骨髓炎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征,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收集某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90例急性骨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基本资料、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不同年龄段的病原菌分布、细菌耐药情况以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情况。结果:190例急性骨髓炎患儿共检出198株菌株,包括革兰阳性菌160株(80.81%)、革兰阴性菌36株(18.18%)和真菌2株(1.01%)。革兰阳性菌中,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25株,63.13%)、表皮葡萄球菌(11株,5.56%)、肺炎链球菌(9株,4.55%)、人葡萄球菌(7株,3.54%)和无乳链球菌(3株,1.52%);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患者年龄范围为13天~13岁,其中<3月龄组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检出占比高于≥3月龄组(P<0.05),≥3月龄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占比高于<3月龄组(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8.40%、86.40%和80.00%,对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唑、利福平耐药率较低。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MRSA检出率近5年略有下降,从2017~2019年的39.71%下降至2020~2021年的31.58%(P>0.05)。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该院儿童急性骨髓炎最常见的病原菌,MRSA检出率有下降趋势,临床治疗中应多次病原学送检,并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同时避免抗菌药物滥用和细菌耐药的产生。
  • 儿童用药
    方华; 何璐伟; 汪运鹏; 张蕾; 李红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12): 44-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12.006
    目的:探讨艾曲泊帕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7月在某院治疗的ITP患儿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艾曲泊帕联合rhTPO组)和对照组(rhTPO组),每组46例。比较两组患儿血小板计数、免疫球蛋白水平、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NF-γ)]及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血小板计数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球蛋白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TNF-α和INF-γ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IL-4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80.43%,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70%)低于对照组(13.04%,P>0.05)。结论:与单用rhTPO相比,艾曲泊帕联合rhTPO可有效提高ITP患儿血小板计数,改善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 儿童用药
    郑鑫, 郝莉, 豆丽园, 郭丰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11): 43-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11.008
    目的:比较采用不同胰岛素计算方法的胰岛素低血糖-生长激素激发试验(ITT)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3年3月期间于某院内分泌及代谢病科因矮身材就诊,并需要行ITT的107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胰岛素计算方法分为传统ITT组(n=30)和优化ITT组(n=77)。传统ITT组参照指南推荐的胰岛素剂量,优化ITT组采用优化后的个体化胰岛素剂量。比较两组GH峰值、达峰时间、单次注射胰岛素成功率、试验阳性率、所用胰岛素剂量、安全性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GH峰值、达峰时间、单次注射激发成功率及试验阳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传统ITT组所用胰岛素剂量[(9.48±4.41)U/kg]高于优化ITT组所用胰岛素剂量[(7.46±4.49)U/kg,P<0.05];传统IT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7%)高于优化ITT组(10.4%,P<0.05);传统ITT组住院天数短于优化ITT组(P<0.05)。结论:进行ITT时,采用优化后的个体化胰岛素激发量与参照指南推荐计算的胰岛素剂量相比,在达到相同试验效果的同时可保障患儿的用药安全。
  • 儿童用药
    刘晓玲, 段彦彦, 陶兴茹, 张胜男, 海莉丽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11): 49-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11.009
    目的:了解某儿童医院患儿超药品说明书应用抗癫痫药物现状及分析原因,以期促进抗癫痫药物在患儿中的合理使用。方法:抽取该院2022年1~6月抗癫痫药物门诊处方,根据药品说明书内容,判断是否存在超药品说明书用药(OLDU),并对OLDU类型、各年龄段OLDU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994张处方,含7623条医嘱记录。其中,OLDU处方和医嘱的比例分别为19.65%(1178张)和16.00%(1220条);主要OLDU类型是超单药/添加(52.70%)和超给药年龄用药(24.75%)。OLDU发生率排名前3的药物依次是托吡酯胶囊(60.00%)、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56.19%)和硝西泮片(50.00%)。各年龄组儿童OLDU发生率按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婴儿组(64.04%)、幼儿组(35.30%)、学龄前组(24.75%)、学龄期组(13.34%)和青春期组(12.40%)。结论:该院癫痫患儿OLDU现象普遍,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时期,并且以第二代抗癫痫药物为主。大部分OLDU有证可循,医生应尽量规范OLDU行为,促进儿童安全合理用药。
  • 儿童用药
    刘飞, 胡静, 郑爱斌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11): 55-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11.010
    目的:分析某院儿童使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儿童合理安全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从2013年4月~2023年3月期间上报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的55例使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致ADR患儿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给药途径、ADR发生时间、累及器官/系统和主要临床表现、采取的解决措施以及病情的转归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5例ADR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89∶1;患儿年龄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44例,80.00%);原患疾病主要为呼吸系统疾病(53例,96.36%),给药方式均为静脉滴注;ADR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后30min内(51例,92.73%);主要累及皮肤及皮肤附件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胃肠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及营养疾病、免疫疾病及感染,以皮疹、瘙痒等为主要症状的皮肤反应最多见(44例,80.00%);发生ADR后主要采取停药、给予对症治疗(40例,72.72%)等处理措施,患儿均好转或痊愈,未对原患疾病造成明显影响。结论:临床需重视儿童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导致的ADR,用药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儿出现的症状并及时进行处理,避免严重ADR的发生,确保患儿安全合理用药。
  • 儿童用药
    刘晓玲, 吕萌, 王营, 陶兴茹, 张胜男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10): 56-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10.009
    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肥胖患儿的药物治疗方案及临床药师在治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化脓性脑膜炎肥胖患儿的药物治疗,通过查阅相关指南和国内外文献,主要对治疗过程中抗感染用药选择、不良反应分析、药物剂量调整、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解读和疗效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监护。结果:临床医生采纳建议,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不良反应处理及时得当,临床症状稳定后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协助医生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用药方案,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儿童用药
    韩虹;张靖;朱彩华;孙文武;马远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9): 19-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9.004
    目的:探讨双嘧达莫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肾病综合征(NS)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02例N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醋酸泼尼松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嘧达莫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情况、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尿量增加时间、水肿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Scr、BUN、24h尿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PTT、PT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皮疹、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嘧达莫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可有效缓解NS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肾功能及凝血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 儿童用药
    杨淑婷, 蒋晓峰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9): 24-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9.005
    目的:探讨炎琥宁致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用药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儿童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1~2022年云南省炎琥宁致儿童发生ADR的报告621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621例儿童患儿中,6岁以下低龄儿童ADR发生率最高,为67.79%;有70.93%的患儿原患疾病与炎琥宁的适应症不符;发生时间以首次用药30min内为主;主要累及系统-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为主;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临床用药期间,医护人员应加强炎琥宁致儿童ADR的预防和监测,密切监测和防范用药期间的临床ADR的发生,保障儿童临床用药安全。
  • 儿童用药
    李志萍, 刘玉霞, 陈惠军, 元芳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9): 31-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9.006
    目的:探讨羚羊角胶囊联合盐酸硫必利片对小儿抽动障碍(TD)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5月某院收治的78例T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硫必利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羚羊角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和补体C4]、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6个月和12个月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YGTS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IL-1β及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Ig G、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4.59%)高于对照组(77.78%,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70%)低于对照组(19.44%,P<0.05);观察组患儿12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羚羊角胶囊联合盐酸硫必利片对小儿T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TD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复发率较低。
  • 儿童用药
    王燕, 毕沙丽, 刘晓兵, 韩晓雅, 冯静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8): 47-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8.009
    目的:探讨丙卡特罗联合丙酸倍氯米松治疗临床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1年3月某院收治的98例临床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溶液,均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肺功能[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_1/FVC)];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2周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TNF-α和IL-6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EF和FEV_1/FVC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观察组临床症状(咳嗽、肺部哮鸣音、肺部湿啰音)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用丙酸倍氯米松相比,联合丙卡特罗可降低临床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缩短症状改善时间,且安全性较好。
  • 儿童用药
    于丽瑞, 黄玉焕, 贾亚萍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8): 52-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8.010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辅助治疗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E选择素(CD62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某院收治的76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所有患儿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枸橼酸咖啡因。比较两组患儿氧动力学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吸入气氧浓度(FiO_2)和PaO_2/FiO_2]、血清CC16、ACTH和CD62E水平、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PaO_2和PaO_2/FiO_2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aCO_2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C16、ACTH和CD62E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FEV_1和FEV_1/FVC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78.9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89%)低于对照组(26.31%,P<0.05)。结论:在辅助呼吸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枸橼酸咖啡因可提高NRDS患儿的临床疗效,改善机体氧合状态和肺功能,降低血清CC16、ACTH及CD62E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儿童用药
    王涌波;朱琳;李智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7): 49-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7.010
    目的:梳理儿科人群人血白蛋白(HA)用药合理性判定的依据,并初步分析HA在儿科应用的不适宜之处,从而为HA在儿科人群的合理应用与处方点评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国内外关于HA应用的指南文献及说明书,梳理儿科人群HA合理性判定的各项依据。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抽取某三甲儿童专科医院2019年3月~2020年10月应用HA的患儿病例共计264份,统计患儿的一般资料、血清白蛋白水平、HA用药过程等内容并分析其用药适宜性。结果:264份病例中,48.5%的患儿<1岁。与研究设定的处方点评标准比较,适应症不适宜占52.7%,其中主要包括用药理由为手术后支持治疗、术后渗出等66例(25.0%),用药理由为低蛋白血症者用药前血清白蛋白>30g/L或无数据者48例(18.2%)。根据上述的用药适应症不适宜情况,讨论了围手术期、低蛋白血症的用药依据问题。结论:初步梳理了儿科人群应用HA合理性的判断标准,并将其应用于某儿童专科医院,显示儿科的HA使用者中适应症不适宜的情况较多见。建议各医院制定和定期更新院内HA用药标准,设置开具医嘱的管理流程中必须包含判断合理性的所需数据,并完善处方点评的反馈机制。
  • 儿童用药
    张卫娜;刘明;郑丽;孙雪林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7): 56-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7.011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与生物信息学探索板蓝根治疗儿童鼻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台湾中医药资料库、传统中药数据库及文献数据库中筛选板蓝根的有效化合物与作用靶点。从GEO数据库中筛选健康儿童与感染鼻病毒儿童的差异表达基因。对板蓝根作用靶点与疾病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利用R4.2.0与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靶基因PPI网络及拓扑分析、进行GO富集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板蓝根有23个有效化合物能与25个在感染鼻病毒儿童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所对应靶蛋白结合发挥治疗作用。通过构建核心PPI网络发现靶基因BRKCA、MAPK14、JUN、CDKN1A、GSK3B和IKBKB在治疗中非常关键。GO富集分析发现靶基因可能参与的生物过程有腺体分泌、线粒体外膜通透性的正调控、DNA损伤致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的激活等;可能影响的细胞组份有蛋白激酶、细胞孔隙、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等;可影响G蛋白偶联神经递质受体的激活、G蛋白偶联胺受体的激活、DNA转录因子受体的激活等来改变分子功能。KEGG信号通路分析发现靶基因参与了多条病毒感染相关信号通路,如EB病毒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感染与人类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结论:板蓝根可通过多成份、多靶点、参与多个生物过程及多条信号通路来治疗儿童鼻病毒感染,为药物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及新的参考依据。
  • 儿童用药
    徐荣荣;杨丽娜;李瑞士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7): 68-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7.012
    目的:探究知柏地黄丸联合醋酸亮丙瑞林治疗儿童中枢性性早熟(CPP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激肽B(NKB)、脂联素(ADPN)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月某院收治的100例CPP女性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醋酸亮丙瑞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知柏地黄丸,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卵巢/子宫容积、卵泡直径、性激素指标[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血清NKB、ADP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并测量体重指数(BMI)与骨龄指数(BAI)。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卵巢/子宫容积、卵泡直径、E2、FSH、LH、IGF-1水平及BAI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K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DP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知柏地黄丸联合醋酸亮丙瑞林治疗儿童CPP安全有效,能明显抑制骨龄增长速度,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性激素、降低血清NKB、提高ADPN水平有关。
  • 儿童用药
    李晓琳;刘京涛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7): 75-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7.013
    目的:探究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红蛋白(Hb)、血清微量元素、胃泌素(GA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1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2例消化不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胃消食口服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Hb、血清微量元素(钙、铁、锌)、GAS水平以及治疗后1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83%)高于对照组(82.61%,P<0.05)。治疗前,两组Hb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b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钙、铁、锌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钙、铁、锌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GAS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GAS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复发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健胃消食口服液可提高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改善患儿Hb、血清微量元素及GAS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儿童用药
    陈音;刘京涛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7): 80-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7.014
    目的:探究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支原体肺炎(MP)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于本院接受相关治疗的91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及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均治疗2个疗程。分析两组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血清PCT及CRP水平差异,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发热消退、止咳、胸片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30%)高于对照组(75.56%,P<0.05);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8~+及PCT、CRP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87%)低于对照组(17.78%),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对症支持和阿奇霉素治疗基础上联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MP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更快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降低炎症反应,促进免疫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儿童用药
    赵庆坤, 柳悦, 马统帅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6): 38-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6.009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联用对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本院进行重症肺炎治疗的13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低剂量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治疗,两组均治疗5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呼气流量峰值(PEF)、用力肺活量(FVC)]、pH及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6.92%)高于对照组(87.69%,P<0.05);两组IL-6、CRP、IL-8及TNF-α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aO_2、pH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PaO_2、pH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aCO_2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肺部啰音、发热及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EV_1、FVC等肺功能指标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EF均升高(P<0.05),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常规治疗方案联用低剂量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对小儿重症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 儿童用药
    庞新丰, 乔静, 吴静, 李贝, 李文斌, 田军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6): 44-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6.010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心肌酶谱、免疫功能及黄疸指数的影响,并评估其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持续治疗5天。比较两组治疗的一般情况及治疗前后新生儿黄疸患儿心肌酶谱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及黄疸指数,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5天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1.67%,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黄疸指数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K、CK-MB、α-HBDH、LDH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00%)高于对照组(23.33%),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儿心肌酶谱水平,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
  • 儿童用药
    马梦瑾, 周川, 李志洁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67-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10
    目的:探究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治疗基础上加用滋阴疏肝方加减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生长发育门诊收治的10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Gn RH-a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滋阴疏肝方加减。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LH/FSH、雌二醇(E_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计算骨龄指数、预测成年身高及身高标准差分值;检测子宫、卵巢容积及直径>4mm的卵泡数量;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LH、E_2、FSH、IGF-1、LH/FSH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LH、E_2、FSH、IGF-1、LH/FSH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骨龄指数、预测成年身高、身高标准差分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骨龄指数、身高标准差分值绝对值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两组预测成年身高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子宫、卵巢容积及直径>4mm的卵泡数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卵巢容积及直径>4mm的卵泡数量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23%)高于对照组(81.13%,χ~2=6.014,P=0.01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78%)略低于对照组(7.56%),但无统计学差异(χ~2=0.706,P=0.401)。结论:Gn RH-a联合滋阴疏肝方加减能有效改善ICPP患儿的临床症状,有助于缓解青春期的提前到来、恢复性激素水平。
  • 儿童用药
    乔岩岩, 李燕, 李明超, 张胜男, 白朝辉, 刘晓玲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74-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11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某院新生儿败血症15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组和晚发型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非特异性指标、并发症、临床转归、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151例新生儿败血症中,早发型48例,晚发型103例。早发型组皮肤硬肿、高胆红素血症、喂养困难发生率高于晚发型组(P<0.05);发热发生率低于晚发型组(P<0.05);晚发型组脑膜炎发生率(14.56%)高于早发型组(2.08%,P<0.05);晚发型组治愈好转率(96.12%)高于早发型组(87.50%,P<0.05)。从151例新生儿败血症血液中分离得到15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44.4%,革兰阴性杆菌占54.9%,真菌占0.6%;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致病菌48株(占31.37%),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致病菌105株(占68.6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高(50%以上);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莫西沙星、头孢呋辛、诺氟沙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高(50%以上)。结论: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具有一定差异,临床应早识别、及时合理治疗,以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的病死率。
  • 儿童用药
    雷瑞瑞, 张新, 张剑, 张艺森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80-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12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变化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选取某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早产儿病房收治的确诊为BPD的早产儿86例作为BPD组,选取同期出生且支气管发育正常的早产儿9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出生时、出生后14天、出生后28天的血清25(OH)D水平,并按照BPD病情将BPD组分为中度组、重度组进行分层分析;根据早产儿治疗过程中是否使用布地奈德,将BPD组分为A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机械通气治疗)42例、B组(机械通气治疗)44例,两组早产儿均适当补充维生素D治疗。结果:BPD组早产儿在出生时、出生后14天、出生后28天的血清25(OH)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中度组BPD早产儿57例、重度组BPD早产儿29例。重度组早产儿在出生时、出生后14天、出生后28天的血清25(OH)D水平低于中度组(P<0.05)。A和B组在出生时的吸气峰压(PIP)、平均气道压(MAP)、吸氧浓度(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测定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4天、治疗28天后降低;且A组低于B组(P<0.05);A组早产儿在治疗过程中有5例(11.90%)出现并发症,B组有14例(31.82%)出现并发症,A组早产儿的并发症率低于B组(P<0.05)。结论:BPD早产儿在出生时及出生后一段时间内的血清25(OH)D水平均低于未发生BPD的早产儿,且血清25(OH)D不足与BPD病情严重程度有关;采取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或机械通气治疗治疗中重度BPD早产儿有助于尽早改善呼吸机参数,促进BPD早产儿正常生长发育。
  • 儿童用药
    李静, 史存发, 田利霞, 贾晓旭, 张亚楠, 崔月映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4): 42-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4.006
    目的:了解就诊于某中医院的儿童家长对中药用药知信行(KAP)的现状,分析影响儿童用药安全的相关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中药用药安全宣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纸质问卷方式,对就诊于该院的儿童家长的基本信息、用药KAP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xcel软件对问卷进行整理汇总,采用t检验和多重线性回归对用药KAP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该中医院儿童家长的有效问卷551份。家长对中药用药知识和用药行为总体得分良好,但用药态度方面得分仅为及格。大部分家长较少参与社区及医院的合理用药宣教,但对开展合理用药宣教的必要性持肯定态度。居住地和受教育程度影响家长用药知识得分;月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影响家长用药态度得分;性别、年龄、月收入、居住地影响家长用药行为得分。结论:就诊该中医院的儿童家长具有较良好的中药用药知识和较安全的用药行为,今后应根据家长性别、居住地、受教育程度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合理用药宣教,尤其应重点关注农村地区的家长用药宣教,保障儿童中药用药安全。
  • 儿童用药
    张艳华, 孙丽芳, 李微, 刘静炎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4): 50-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4.007
    目的:观察维生素A和D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2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常规药物治疗)、维生素A组(常规药物+维生素A治疗)、维生素D组(常规药物+维生素D治疗)、联合组(常规药物+维生素A和D治疗),每组50例。比较4组治疗前后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0(IL-10)、白介素-4(IL-4)]水平变化,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4组患儿血清IL-17、IL-4水平、IL-17/IL-10均下降(P<0.05),且血清IL-17、IL-17/IL-10水平:联合组<维生素A组<维生素D组<常规组(P<0.05);血清IL-4水平:联合组<维生素D组<维生素A组<常规组(P<0.05)。治疗后4组患儿血清IL-10、IFN-γ水平、IFN-γ/IL-4均升高(P<0.05),且血清IL-10水平:联合组>维生素A组>维生素D组>常规组(P<0.05);血清IFN-γ、IFN-γ/IL-4水平:联合组>维生素D组>维生素A组>常规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1);4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实施维生素A和D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可增强疗效,维生素A和D主要调节Th17/Treg和Th1/Th2平衡,且维生素A和D联合常规药物的效果更佳,更安全可靠。
  • 儿童用药
    李海啸, 张艳芳, 胡青青, 陈团营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4): 57-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4.008
    目的:探讨定喘止嗽方联合特布他林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儿童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于本院治疗的126例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和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定喘止嗽方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各项体征消失时间、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介素-6(IL-6)]、免疫功能(CD4~+、CD8~+和CD4~+/CD8~+)、支气管功能[支气管总面积(TA)、管壁面积(WA)、管腔面积(LA)]和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_1/FVC]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82.54%,P<0.05);两组CRP、TNF-α和IL-6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4~+、CD4~+/CD8~+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CD4~+、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8~+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A、WA和LA等支气管功能指标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EV_1、FVC和FEV_1/FVC等肺功能指标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定喘止嗽方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可缩短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各项体征消失时间,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和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 儿童用药
    刘书源, 高俊星, 张胜男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3): 68-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3.010
    目的 :分析患儿肠外营养的使用情况,为保障患儿合理、安全、有效使用肠外营养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某儿童医院2021年7~12月由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审核调配的肠外营养处方,从处方组份配比、用法用量、配伍禁忌等方面筛查不合理处方,探讨不合理原因。结果:共收集处方11 936份,使用患儿主要集中在早产儿和新生儿。其中,不合理处方360份,不合理率3.02%,不合理原因依次是组份配比不合理(166份,46.11%)、药品规格选用不合理(120份,33.33%)、用法用量不合理(73份,20.27%)、有配伍禁忌(5份,1.39%)。结论:该院肠外营养处方配制基本合理,但仍存在组份配比不合理、药品规格选用不合理等问题。药师应加强肠外营养配制管理,强化处方审核技能,针对不合理处方与临床医生及时沟通并进行有效干预,以保障患儿肠外营养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儿童用药
    刘晓玲, 邢亚兵, 裴保方, 段彦彦, 吴光华, 张胜男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3): 73-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3.011
    目的 :调查分析某儿童医院围手术期止血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以期促进外科围手术期止血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电子信息系统调取该院2021年7~12月的外科手术病历,从中随机抽取100例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止血药物的患者,评价围手术期止血药物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共调取患者9663例,其中2687例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止血药,预防用药率为27.81%;11种止血药物均为静脉制剂,使用率排名前3位的药物依次是矛头蝮蛇血凝酶(77.30%)、酚磺乙胺(73.69%)和氨甲苯酸(72.46%)。评价100份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止血药物的电子病历,发现有不合理使用止血药物84份,存在不合理应用问题212例次,主要体现在给药时机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和用药疗程偏长。结论 :该院围手术期止血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加强对围手术期止血药物应用的督导和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儿童用药
    谢国栋, 赵静, 彭晨娜, 张彬伟, 曹静, 陈超, 毛丹, 严波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1): 56-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1.007
    目的:探讨小儿消积止咳颗粒治疗小儿痰热咳嗽兼食积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1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消积止咳颗粒,5天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结果:在中医证候疗效、主证证候疗效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WBC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消积止咳颗粒联合盐酸氨溴索颗粒可有效改善痰热咳嗽兼食积证患儿的临床症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 儿童用药
    孙俭, 张晓, 杨贤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1): 60-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1.00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5mg剂量组与1.0mg剂量组,每组60例。0.5mg剂量组予以0.5mg/次布地奈德雾化吸入,1.0mg剂量组予以1.0mg/次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连续治疗7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消退时间,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呼气流量峰值(PEF)等肺功能指标和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22(IL-22)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1.0mg剂量组总有效率(96.61%)高于0.5mg剂量组(84.48%,P<0.05);治疗后,1.0mg剂量组呼吸困难、咳嗽、喘息和哮鸣音消退时间均短于0.5mg剂量组(P<0.05);1.0mg剂量组肺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0.5mg剂量组(P<0.05),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0.5mg剂量组(P<0.05)。结论:1.0mg/次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较0.5mg/次剂量能更有效地缓解哮喘患儿症状,改善肺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