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22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5-09-15
  

  • 全选
    |
    县域合理用药与综合管理指南
  • 霍勇, 傅向华, 李春洁, 魏庆民, 游斌权, 张勇, 何萍, 赵佳, 周伽, 解存, 赵子轩, 樊延明, 张友良, 李耀双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9): 1-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9.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县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理用药与综合管理指南》旨在为我国县域医疗机构的医师提供规范化全程管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合理用药的指导性建议。本指南遵循循证医学的新证据,系统地阐述了STEMI病理生理机制、合理用药以及包含预防、治疗和康复随访的全面管理措施。针对县域基层医疗机构的特点,本指南提出了较为适宜的药物治疗和综合管理策略,在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充分考虑县域的实际情况,旨在提高救治效率,降低死亡率。此外,本指南还特别强调建立县域胸痛协同治疗体系对于增强STEMI治疗效果的重要性。本指南既适用于县域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作为学习和实践的参考资料,也适合STEMI患者及家属阅读,以增进对疾病管理的了解。
  • 陈红, 郭彩霞, 陈桢玥, 伍满燕, 霍勇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9): 14-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9.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县域血脂异常合理用药与综合管理指南》旨在为我国县域医务人员提供血脂异常患者规范用药及综合管理的指导,基于最新中国循证医学证据,并充分考量县域医疗特点,制定更契合基层实际的血脂管理原则。其核心在于:依据患者心血管风险分层明确干预靶点及目标值,进而个体化选择达标策略。在此过程中,需重点评估调脂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在县域医疗环境下的适用性。本指南的主要内容涵盖血脂异常流行病学、血脂与脂蛋白、血脂检测与筛查、血脂异常的分类、血脂异常的管理及特定人群的血脂管理等,期望为县域医务人员提供简明、实用的血脂管理实践指引,进而提升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整体防治水平。
  • 皮肤用药
  • 寇朝阳, 潘肖, 孙隆梅, 刘志东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9): 27-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9.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OpenVigil 2.1药物警戒平台挖掘和评价引起带状疱疹(HZ)的药物不良事件的信号,以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使用OpenVigil 2.1在线分析系统,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2004年1月1日~2024年6月30日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以HZ为首选语且为首要怀疑的药物不良事件。通过Drugs网站查询药品名称,合并相同通用名药物,重新计算合并后药物不良事件的相关数据,筛选不相称性估计(DE)≥30,比例报告比(PRR)>2,卡方检验(Chi-squared)>4的药品,按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ATC)码分类,形成树状图。对比SIDER网站、药品说明书、文献等分析药物不良事件信号真伪。结果:共检索到首要引起HZ的不良事件58725例,前5位引发HZ信号最强的系统依次是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剂(L)、呼吸系统(R)、全身用抗感染药(J)、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G)、消化系统及影响代谢药物(A)。综合数据挖掘结果、药品说明书、SIDER网站及文献报道,托法替布、三氧化二砷、苯达莫司汀、帕米膦酸、硫唑嘌呤、硼替佐米、氟达拉滨、芦可替尼、甲氨蝶呤、来氟米特为最可能引发HZ相关不良事件的药品。结论:通过OpenVigil 2.1药物警戒平台进行药物不良事件信号挖掘,识别出最有可能引发HZ相关不良事件的10个药品,为临床用药安全预警提供依据,降低药源性不良事件的危害。
  • 妇产科用药
  • 冯果, 李昱橦, 王雅, 赵培阁, 段运铮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9): 33-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9.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散结镇痛胶囊联合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某院收治的98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每组49例。单药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片,联合组患者在单药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散结镇痛胶囊,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实验室指标[糖类抗原125(CA12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后随访1年疾病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96%)高于单药组(83.67%,P<0.05)。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均缩小,子宫内膜厚度均变薄,且联合组改善程度优于单药组(P<0.05);FSH、E2、LH、CA125、TNF-α和VEGF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药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年复发率低于单药组(χ2=4.438,P=0.035)。结论:散结镇痛胶囊联合米非司酮片可提高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子宫情况、卵巢功能及性激素水平,促进患者恢复,且疾病复发率低。
  • 陈晓芳, 陈冰清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9): 38-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9.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联合卵巢修补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将某院2021年4月~2023年12月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接受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及卵巢修补手术治疗的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米非司酮高剂量组(20 mg/d,n=43)和低剂量组(10 mg/d,n=4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卵巢功能、性激素水平,统计患者临床疗效。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6~24个月,统计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右侧卵巢体积、窦卵泡计数(AFC)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均升高(P<0.05),且高剂量组均高于低剂量组(P<0.05);左右侧搏动指数(RI)、阻力指数(PI)均降低,且高剂量组均低于低剂量组(P<0.05);两组患者FSH、LH及E2均降低,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低剂量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8.6±3.27)个月。随访期间,高剂量组复发率低于低剂量组(11.63%vs 30.95%,χ2=4.753,P<0.05)。高剂量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20 mg/d可有效降低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联合卵巢修补术术后复发率,疗效显著,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10 mg/d剂量。
  • 精神科用药
  • 王成柱, 孟凡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9): 44-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9.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曲唑酮联合舍曲林对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6月~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抑郁症伴失眠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曲舍林治疗)和研究组(曲唑酮联合舍曲林治疗),每组6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QSI)]、睡眠质量[睡眠总时间(TST)、觉醒时间(AWT)、觉醒次数(AT)、睡眠潜伏期(SL)、快动眼睡眠相潜伏期(REML)、睡眠维持率(SME)]、血清神经递质水平[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HAMD-24、PQSI评分以及AWT、AT、SL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TST、REML、SME、5-HT、BDNF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曲唑酮联合舍曲林治疗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可显著缓解患者抑郁及失眠症状,有利于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
  • 翟华季; 仲豪杰; 郭鹏召; 贾亚丹; 朱振豪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9): 50-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9.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左心房和左心室应变与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某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并随访6个月,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超声心动图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超声心动图参数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有112例(93.33%)患者完成随访,其中72例随访结束时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变化率>15%且左室射血分数(LVEF)绝对值>50%,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 mm为有效组,其余40例为无效组。有效组治疗后LVEF、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绝对值、左心室整体圆周应变(LVGCS)绝对值、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LVGRS)、左心房储备期应变(LASr)、左心房导管期应变(LAScd)绝对值、左心房收缩期应变(LASct)绝对值均较无效组高,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LAVI水平均较无效组低(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效果与LVEF、LVGLS、LASr呈显著正相关(r=0.899,P<0.05;r=0.506,P<0.05;r=0.528,P<0.05),与LVEDD、LVESD呈负相关(r=-0.637,P<0.05;r=-0.585,P<0.05)。结论:LASr和LVGLS可反映左心反向重构情况,有助于评价心力衰竭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效果。
  • 马彦辉, 丁小玉, 张圆圆, 娄金金, 李变锋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9): 57-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9.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依洛尤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某院收治的18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依洛尤单抗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心功能指标[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统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2.22%,P<0.05);两组TC、TG、LDL-C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DL-C水平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DH、AST、CK-MB、cTnⅠ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L-6、hs-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MACE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洛尤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提高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治疗效果,调节血脂和改善心功能,抑制炎症反应,降低MACE发生风险,且安全性较好。
  • 柴清发, 熊川川, 赵东晓, 郭景枝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9): 63-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9.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2023年12月某院收治的120例AIS患者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各60例。单一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联合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血流灌注指数(PI)、脑血管储备能力(CVR)、双侧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神经功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栓素A2(TXA2)、一氧化氮(NO)]、血清因子[3-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3-MST)、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单一组(75.00%,P<0.05)。治疗2周后,两组PI、NSE、S100B、VEGF、TXA2、MMP-9/TIMP-1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P<0.05);CVR、双侧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BDNF、NO、3-MST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单一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可提高AIS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增强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调节3-MST、MMP-9/TIMP-1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 王建铭, 龙敬宁, 张振岭, 牛毅芳, 刘辉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9): 69-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9.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比分析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在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1例首次行导管消融术的非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序列分为伊布利特组(因术中已转复排除3例,n=53)和胺碘酮组(因术中已转复排除3例,n=52)。所有患者均行导管消融术,对术后未转复律者,伊布利特组静脉推注富马酸伊布利特注射液,胺碘酮组静脉推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房颤转归情况、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后并发症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期间房颤复发情况。结果:术后,伊布利特组患者房颤转复窦性心律成功率(86.79%)高于胺碘酮组(69.23%,P<0.05),房颤复律时间短于胺碘酮组(P<0.05)。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升高,且伊布利特组高于胺碘酮组(P<0.0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降低,且伊布利特组低于胺碘酮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肺栓塞)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心律失常、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伊布利特组患者房颤复发率(13.21%)低于胺碘酮组(28.85%,χ2=3.876,P=0.049)。结论:在非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术中,伊布利特在改善房颤转复窦性心律成功率、心功能指标及房颤复发率方面均优于胺碘酮,且安全性良好。
  • 抗肿瘤用药
  • 沈雁冰, 文秀华, 刘太阳, 张永, 桂琦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9): 75-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9.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GT)化疗治疗晚期膀胱癌(AB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60例TNM分期为Ⅲ~Ⅳ期的A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脱落7例,n=73)和试验组(脱落4例,n=76)。常规组采用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注射液(GC)的化疗方案,试验组采用GT化疗方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DKK1、YKL-40、膀胱肿瘤抗原(BTA)、尿膀胱癌抗原(UBC)]、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核心生活质量问卷30条目版(EORTC-QLQ-C30)]、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客观缓解率(57.89%)高于常规组(31.51%,P<0.05);两组DKK1、YKL-40、BTA、UBC和EORTC-QLQ-C30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和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1年生存率(60.53%)高于常规组(42.47%,Log rank χ2=5.082,P=0.024)。结论:与传统的GC化疗相比,GT化疗可有效提高ABC患者的临床疗效,抑制肿瘤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 卜亚静, 时昌立, 秦德华, 李朋朋, 周少龙, 丁广成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9): 81-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9.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伽玛刀联合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分析联合治疗对患者功能状态及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月某院诊疗的60例晚期NSCLC患者资料,其中30例接受常规放疗联合埃克替尼治疗患者纳入对照组,30例接受伽玛刀联合埃克替尼治疗患者纳入观察组。记录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功能状态[采用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评估;统计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放疗结束后,随访1年、2年,统计患者死亡情况[1年死亡率、2年死亡率、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OR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DCR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皮疹、腹泻、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KP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年死亡率、2年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OS、PFS中位数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伽玛刀联合埃克替尼治疗晚期NSCLC能够提高整体治疗获益,患者功能状态得到显著改善,整体生存时间延长,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 崔利娟, 张科, 赵攀攀, 张丽丽, 商研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9): 87-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9.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基于数据挖掘评估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与卡铂(TC)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治疗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5月~2025年4月于某院行TC方案治疗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行贝伐珠单抗联合TC方案治疗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随访至2025年4月,对共计20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糖类抗原153(CA153)]、凋亡因子[B细胞CLL/淋巴瘤2关联凋亡基因-1(Bag-1)、B淋巴细胞瘤-2(Bcl-2)]、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采用Modeler软件的特征选择算法筛选重要指标,并构建决策树模型,对影响患者疗效的重要指标进行多维度投影以筛查影响疗效的关键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T2时点的CA125、HE4、CA153、Bag-1、Bcl-2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Modeler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年龄、Ⅰ级胃肠道反应、Ⅰ级肝功能损害、FIGO分期、治疗方法、Ⅰ级白细胞减少是影响晚期卵巢癌患者临床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经决策树模型分析,年龄、Ⅰ级胃肠道反应和治疗方法是晚期卵巢癌患者临床疗效关键因素。观察组3年总生存时间、3年无进展生存时间均长于对照组,1年总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3年无进展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TC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有利于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率,且安全性相对较高,未增加不良反应。
  • 疼痛/麻醉用药
  • 席豪, 曾燕, 李霞, 王建东, 郭佩垒, 张韶南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9): 95-1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9.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羟考酮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5年5月于我院诊治的100例PH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2例,普瑞巴林治疗)和研究组(48例,羟考酮联合普瑞巴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强度[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RS)评估]、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β-内啡肽(β-EP)、神经激肽-1(NK-1)、神经肽Y(NPY)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8.85%,P<0.05)。治疗1、2、3、4周后,两组NRS、PSQI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NRS、PSQI评分的时点和组间作用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β-EP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NK-1、NPY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羟考酮联合普瑞巴林治疗PHN患者疗效显著,可减轻疼痛,改善睡眠质量,提升血清β-EP水平,降低NK-1、NPY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 李俊霞, 陈伟, 曹书栋, 丁刘欣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9): 101-1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9.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TTPB)对行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某院收治的64例行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麻醉+TTPB方案,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麻醉基础上加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气管插管时(T1)、拔管时(T2)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应激指标[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苏醒指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2时,研究组患者MAP高于对照组(P<0.05),E、NE、Cor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MAP、CVP、HR、E、NE、Cor时间效应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行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治疗过程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TTPB麻醉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促进术后康复。
  • 老年合理用药
  • 张博昱, 李准, 王莎莎, 张慧霞, 李冬梅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9): 107-1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9.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7月期间于某院接受治疗的9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HFNC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血气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问卷、西雅图阻塞性肺疾病问卷(SOLDQ)、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死亡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pH值、PaO2、Sa O2、FEV1、FVC、PEF、DLCO和SOLDQ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aCO2、mMRC和CAT问卷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T、APTT和TT均延长,D-D和FIB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83%)高于对照组(82.61%,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气管插管率、死亡率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HFNC可有效提高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呼吸和凝血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 经方和经验方用药
  • 闫义涛, 孟祥艳, 任艳凡, 胡俊喜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9): 115-1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9.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和血明目片联合杞菊地黄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2年1月~2024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98例DR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杞菊地黄丸治疗,联合组给予和血明目片联合杞菊地黄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眼底病变指标(黄斑厚度、出血灶面积、微血管瘤体积)、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73.47%,P<0.05)。治疗后,两组黄斑厚度、出血灶面积、微血管瘤体积均减小,且联合组小于对照组(P<0.05);PT、APTT均缩短,且联合组短于对照组(P<0.05);FIB、D-D、TNF-α、IL-6、IL-8、ET-1、vWF、TM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和血明目片联合杞菊地黄丸治疗DR可提高疗效,缓解炎症反应,保护内皮功能,改善眼底病变、凝血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 刘海超, 宋飞, 周天任, 刘红旗, 丁丰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9): 121-1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9.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1月~2024年11月期间某院收治的78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两组均治疗21天。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患侧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3个月时预后情况。结果:治疗21天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76.92%,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患侧大脑中动脉PI、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患侧大脑中动脉Vm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89.74%)高于对照组(71.79%,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尤瑞克林可提高AIS患者的整体疗效,改善中医证候评分和脑血流动力学,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利于患者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 王宁, 王丽娜, 马媛媛, 张娜, 李光荣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9): 128-1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9.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活血再通丸联合行气化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输卵管堵塞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某院治疗的100例慢性盆腔炎合并输卵管堵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脱落3例,最终纳入47例)和中医联合组(脱落4例,最终纳入46例)。西医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中医联合组在西医组基础上给予活血再通丸联合行气化瘀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输卵管形态、输卵管通畅情况、生殖功能、局部微循环、免疫炎症指标[Th1/Th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结果:中医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7.83%)高于西医组(82.98%,P<0.05)。治疗后,中医联合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西医组(P<0.05);输卵管僵直率、迂曲率、似串珠样改变率均低于西医组(P<0.05);输卵管通畅率、妊娠率高于西医组(P<0.05);卵巢动脉阻力指数低于西医组,血管化血流指数高于西医组(P<0.05);Th1/Th2、TNF-α低于西医组,IL-2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活血再通丸联合行气化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输卵管堵塞效果较好,可改善免疫炎症、局部微循环状态及输卵管形态,缓解临床症状,提升输卵管通畅率、生殖功能及疗效。
  • 检验检测与合理用药
  • 刘晓丹, 刘雪景, 朱琼蕊, 魏彦栓, 张美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9): 135-1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9.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某院临床样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同源性及质粒携带氨基糖苷类耐药相关基因的分布特征。方法:2022年1月~2023年5月期间该院临床样本共分离到230株非重复大肠埃希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230株大肠埃希菌的7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包括aac(3)-Ⅰ、aac(3)-Ⅱ、aac(3)-Ⅲ、aac(6')-Ⅰb、aph(3')-Ⅵ、ant(2')-Ⅰ、ant(3')-Ⅰ]及2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包括armA和rmtB),并探究这些基因与耐药表型之间的符合性;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分析230株大肠埃希菌菌株间的同源性。结果:230株大肠埃希菌主要来自尿液标本(81.30%),科室分布以泌尿外科(60.43%)为主,其中aac(6')-Ⅰb的检出率最高(34.35%),AMEs基因总检出率为40.43%(93/230),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总检出率为8.70%(20/230)。三药(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耐药菌株检出9种耐药基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双药耐药菌株检出6种耐药基因,庆大霉素单药耐药菌株和妥布霉素单药耐药菌株分别检出5种和3种耐药基因。庆大霉素耐药菌株和妥布霉素耐药菌株均以aac(6')-Ⅰb检出率最高(分别为92.94%和87.32%),阿米卡星耐药菌株均检出aac(6')-Ⅰb、ant(2'')-Ⅰ、ant(3'')-Ⅰ和armA 4种基因。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总符合率为90.87%。230株大肠埃希菌共扩增出25个不同型别。结论:大肠埃希菌主要引起尿路感染,该院产生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是该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部分菌株间存在同源性传播,应重视这些耐药克隆株的监测和防控,降低感染发生率。
  • 张艳丽, 李建业, 商晓式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9): 142-1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9.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炎症指标、血液学指标、肝功能指标在早期评估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50例RMPP患儿作为RMPP组,并选取同期于该院诊治的150例普通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血液学指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α-羟基丁酸脱氢酶(α-HBDH)],并分析以上指标对RMPP的预测价值。结果:RMPP组CRP、ANC、PCT、SAA、ALT、LDH、α-HBDH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胸闷、发绀、寒战、肺外并发症、胸腔积液、高ANC、高LDH、高α-HBDH为发生RMPP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综合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CRP、ANC、PCT、SAA、ALT、LDH、α-HBDH及综合指数预测RMP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0、0.787、0.759、0.748、0.737、0.749、0.753、0.854。结论:RMPP患儿CRP、ANC、PCT、SAA、ALT、LDH、α-HBDH呈高表达,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RMPP的预测价值。
  • 药学门诊与服务
  • 刘秀梅, 郭倩倩, 尚文煊, 李红普, 杨庆宇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9): 148-1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9.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华法林抗凝治疗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就诊于某院接受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的109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药师干预组(n=55)。对照组接受医师管理,由医师决定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监测频率及药物调整方案,临床药师只进行随访,不进行用药教育和干预;药师干预组有临床药师参与管理,包括确定其INR的监测频率及药物调整方案,开展药学监护、用药教育及药学随访等。比较两组患者抗凝认知水平、用药依从性、抗凝治疗效果[INR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TR)]及用药安全性。结果:实施全流程药学服务后,药师干预组患者抗凝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抗凝认知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评分均升高(P<0.01),且药师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1)。药师干预组患者TTR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血栓和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的服用华法林患者的全流程药学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抗凝认知水平、用药依从性、TTR,进而提高抗凝效果。
  • 周宇雪, 张胜男, 常钊, 吕萌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9): 153-1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9.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西罗莫司在儿童患者中的稳态谷浓度(C0)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科临床安全合理使用西罗莫司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2023年9月某院收治的服用西罗莫司并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患儿临床资料,分析C0的分布情况,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C0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85例患儿及其相应的155个C0,西罗莫司C0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6.4(4.8,9.5)μg/L,仅54.8%的C0达到5~15μg/L。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谷草转氨酶对西罗莫司C0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儿童患者中西罗莫司C0达标率低,谷草转氨酶对西罗莫司C0有显著影响,临床有必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以优化西罗莫司的给药方案。
  • 张新乐, 于丽, 陈永妍, 蔡庆慧, 张寒娟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9): 157-1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9.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3例心脏移植术后并发肺毛霉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及药学监护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心脏移植术后并发肺毛霉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5年1月于某院就诊的3例心脏移植术后并发肺毛霉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经过,从危险因素分析、药物品种选择、给药剂量、不良反应监护、血药浓度监测等方面进行讨论总结。结果:3例患者均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和靶向二代测序技术辅助诊断,并积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1例采用泊沙康唑,2例采用小剂量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艾沙康唑,3例患者预后转归均较好。通过对3例患者药学监护发现,两性霉素B脂质体安全性较好,除了血钾有下降趋势外,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早期识别感染、有效应用抗真菌方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药师全程化的药学监护可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准与指南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9): 165-1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9.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罕见病诊疗水平的提高,是衡量一个国家医学进步与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尺。近年来,我国对罕见病群体的关注与支持力度持续增强,诊疗体系正在加速完善。为进一步提高罕见病诊疗规范化水平,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对《第二批罕见病目录》中软骨发育不全等86个病种分别制定了诊疗指南,并于2025年6月17日发布。自本期起,本刊在“标准与指南”栏目刊登该系列诊疗指南,旨在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权威参考,推动临床规范诊疗和合理用药。
  •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 22(9): 170-1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5.9.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一种发生于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其主要危险因素就是早产和低体重。由于早产儿在出生时视网膜血管尚未完全覆盖视网膜,出生后的血管生长受到氧浓度波动的影响而发生病理改变,轻者可以自行消退,严重时异常的血管生长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从而致盲。对早产儿氧饱和度的精准控制可以较好地预防ROP的发生,但是极低出生胎龄和出生体重会增加早产儿发生ROP的风险。因此,ROP在医学进步的当下依然是儿童首位致盲性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