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20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23-05-30
  

  • 全选
    |
    本刊特稿
  • 沈姗, 聂瑞芳, 侯宁, 董亮, 张锦涛, 唐琳, 张薇, 杨双双, 许珂, 季翔, 张建宁, 王光海, 鲁德玕, 王春亭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1-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流行性疾病之一,据统计,80%以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引起。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流感病毒感染高发使呼吸道核糖核酸(RNA)病毒感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小分子抗病毒药为目前备受关注的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治疗方案。为进一步促进抗呼吸道RNA病毒的小分子药物的合理应用,有效提高呼吸道RNA病毒药物治疗水平,山东省药学会循证药学专委会与山东省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救治专家组联合,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订了《抗呼吸道RNA病毒的小分子药物应用专家意见》。
  • 基层用药指导
  • 李广武, 戴海斌, 胡颖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15-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高血压药主要通过影响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内皮素系统等对血压的生理调节起重要作用的系统而发挥降压效应。抗高血压药用药指导系列涉及抗高血压的药物有以下几类:(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3)钙通道阻滞剂;(4)β受体阻滞剂;(5)α受体阻滞剂;(6)其他抗高血压药。目前,单片复方制剂在临床使用越来越广泛,也需要引起重视。下文主要介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 王丹丹, 季兴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20-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什么是身材矮小症身材矮小症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身高较同种族、同性别和同年龄正常人群平均身高低2个标准差,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其中也存在正常生理变异。性早熟、体质性生长和青春发育延迟、宫内发育迟缓也会引起身材矮小症。
  • 合理用药科普
  • 宁俊红, 叶琦, 张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23-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每个人都有过“咳嗽”,有时候咳嗽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咳嗽是人体保护呼吸道的条件反射,当呼吸道(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受到刺激(炎症、异物)后,神经末梢发出冲动传入延髓中枢而引起的一种生理反射,通过咳嗽可以排出分泌物或异物(如黏痰、细菌、纤维),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
  • 葛梓, 马可, 夏志洁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25-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提起不治之症,很多人脑子里会立刻跳出诸如“癌症”“艾滋”“植物人”这些名词。绝症是指不能够通过医疗手段达到治愈的疾病总称。但是,我们今天聊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绝症”。任何一个影响到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到了晚期或者无法治疗时,都可以称为绝症,比如肿瘤晚期、艾滋病晚期以及俗称渐冻人的运动神经元病等疾病,这些无法治愈的并且最终因该病而导致死亡的,都可以称为绝症。
  • 病例探讨
  • 李周平, 贺小旭, 杨竞铖, 薛晓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28-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性,74岁,社区获得性肺炎继发呼吸衰竭、肾衰竭、肝损害。入院后患者的血常规示白细胞轻度升高、血小板减少,血生化示血肌酐、转氨酶显著升高,铁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炎症指标显著升高。痰标本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示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鹦鹉热衣原体;血标本的m NGS示白念珠菌。痰培养烟曲霉阳性,血EB病毒DNA检测阳性,给予机械通气、血液净化、抗感染等治疗。发病2周后,患者的感染得到控制,肾功能恢复且暂停了血液净化,并尝试降低呼吸机参数和恢复肠内营养。但患者病情再次恶化,血培养示鲍曼不动杆菌、解鸟氨酸拉乌尔菌、屎肠球菌,最终患者去世,考虑死亡原因为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 李周平, 贺小旭, 薛晓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35-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是一种可感染人类的疱疹病毒,表现为水痘或带状疱疹。本文报告1例男性患者,32岁,表现为反复皮疹4周,伴随症状包括腹痛、高热、足底血疱、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降低、D-二聚体升高、铁蛋白升高、抗磷脂抗体阳性。皮肤病理明确病毒性皮疹,血液化验VZV脱氧核糖核酸(DNA)阳性。患者被诊断为VZV感染合并暴发性紫癜,在接受抗病毒、抗细菌、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抗凝等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及实验室指标均有所好转。
  • 药物新发现
  • 杜庆伟, 徐瑛, 闫雪生, 袁敏, 张继兰, 孟静, 黄文倩, 郭昭丽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43-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Alpelisib是一种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PI3K通路起作用,主要是抑制PI3Kα亚型。Alpelisib口服薄膜衣片由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研发,于2022年4月5日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2岁及以上有PIK3CA相关过度生长谱系疾病的严重表现且需要全身治疗的成人和儿童患者。临床研究表明,alpelisib可改善PIK3CA相关过度生长谱系疾病的临床症状,包括脂肪瘤过度生长、血管畸形、表皮痣及骨骼异常等。Alpelisib耐受性良好,无器官毒性,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口腔溃疡、轻度血糖升高等。
  • 标准与讨论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48-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索拉非尼(sorafenib)剂型:片剂;规格:200mg;适应症:治疗无法手术或远处转移的肝细胞癌。合理用药要点:(1)用药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腹泻、乏力、脱发、感染、皮疹。皮疹和手足皮肤反应通常多为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Adverse Events,NCI-CTCAE)1~2级,且多于开始服用索拉非尼后6周内出现。
  • 儿童用药
  • 马梦瑾, 周川, 李志洁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67-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治疗基础上加用滋阴疏肝方加减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生长发育门诊收治的10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Gn RH-a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滋阴疏肝方加减。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LH/FSH、雌二醇(E_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计算骨龄指数、预测成年身高及身高标准差分值;检测子宫、卵巢容积及直径>4mm的卵泡数量;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LH、E_2、FSH、IGF-1、LH/FSH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LH、E_2、FSH、IGF-1、LH/FSH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骨龄指数、预测成年身高、身高标准差分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骨龄指数、身高标准差分值绝对值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两组预测成年身高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子宫、卵巢容积及直径>4mm的卵泡数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卵巢容积及直径>4mm的卵泡数量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23%)高于对照组(81.13%,χ~2=6.014,P=0.01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78%)略低于对照组(7.56%),但无统计学差异(χ~2=0.706,P=0.401)。结论:Gn RH-a联合滋阴疏肝方加减能有效改善ICPP患儿的临床症状,有助于缓解青春期的提前到来、恢复性激素水平。
  • 乔岩岩, 李燕, 李明超, 张胜男, 白朝辉, 刘晓玲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74-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某院新生儿败血症15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组和晚发型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非特异性指标、并发症、临床转归、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151例新生儿败血症中,早发型48例,晚发型103例。早发型组皮肤硬肿、高胆红素血症、喂养困难发生率高于晚发型组(P<0.05);发热发生率低于晚发型组(P<0.05);晚发型组脑膜炎发生率(14.56%)高于早发型组(2.08%,P<0.05);晚发型组治愈好转率(96.12%)高于早发型组(87.50%,P<0.05)。从151例新生儿败血症血液中分离得到15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44.4%,革兰阴性杆菌占54.9%,真菌占0.6%;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致病菌48株(占31.37%),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致病菌105株(占68.6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高(50%以上);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莫西沙星、头孢呋辛、诺氟沙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高(50%以上)。结论: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具有一定差异,临床应早识别、及时合理治疗,以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的病死率。
  • 雷瑞瑞, 张新, 张剑, 张艺森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80-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变化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选取某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早产儿病房收治的确诊为BPD的早产儿86例作为BPD组,选取同期出生且支气管发育正常的早产儿9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出生时、出生后14天、出生后28天的血清25(OH)D水平,并按照BPD病情将BPD组分为中度组、重度组进行分层分析;根据早产儿治疗过程中是否使用布地奈德,将BPD组分为A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机械通气治疗)42例、B组(机械通气治疗)44例,两组早产儿均适当补充维生素D治疗。结果:BPD组早产儿在出生时、出生后14天、出生后28天的血清25(OH)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中度组BPD早产儿57例、重度组BPD早产儿29例。重度组早产儿在出生时、出生后14天、出生后28天的血清25(OH)D水平低于中度组(P<0.05)。A和B组在出生时的吸气峰压(PIP)、平均气道压(MAP)、吸氧浓度(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测定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4天、治疗28天后降低;且A组低于B组(P<0.05);A组早产儿在治疗过程中有5例(11.90%)出现并发症,B组有14例(31.82%)出现并发症,A组早产儿的并发症率低于B组(P<0.05)。结论:BPD早产儿在出生时及出生后一段时间内的血清25(OH)D水平均低于未发生BPD的早产儿,且血清25(OH)D不足与BPD病情严重程度有关;采取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或机械通气治疗治疗中重度BPD早产儿有助于尽早改善呼吸机参数,促进BPD早产儿正常生长发育。
  • 抗肿瘤用药
  • 王闯胜, 朱培欣, 石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86-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单独使用仑伐替尼靶向治疗原发性与转移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中晚期且不具有手术指征的159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分为原发性肝癌组(n=94)与转移性肝癌组(n=65)。所有患者均接受单独使用仑伐替尼靶向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肿瘤血管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原发性肝癌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0.21%和84.04%,转移性肝癌组ORR和DCR分别为40.00%和80.00%;原发性肝癌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高于转移性肝癌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16.24±6.57)个月和(17.02±3.09)个月,转移性肝癌组PFS和OS分别为(8.87±3.09)个月和(9.21±3.77)个月;两组VEGFR-2、AFP水平均降低(P<0.05),且原发性肝癌组患者各指标水平改善更为显著,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同病程效果对比可见,病程>24个月的患者VEGFR-2、AFP水平改善情况稍差,但与病程≤24个月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原发性肝癌组和转移性肝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43%和47.6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纯仑伐替尼靶向治疗对于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血清中肿瘤血管因子与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 段方方, 侯小霞, 徐聪, 周寒丽, 赵晓丽, 张玉洁, 孔天东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92-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晚期乳腺癌骨转移癌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6月期间于本院肿瘤内科诊断为晚期乳腺癌骨转移癌痛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唑来膦酸单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骨痛改善程度、体力状态KPS评分、生活质量评价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骨转移疼痛总缓解率(85.0%)高于对照组(65.0%,P<0.05);治疗组体力状态KPS评分提高率(57.5%)高于对照组(35.0%,P<0.05);治疗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未来憧憬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热、肌肉酸痛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可缓解晚期乳腺癌骨转移癌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体力状态,且可降低单用唑来膦酸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抗感染用药
  • 宁俊红, 蔡良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97-1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吗啉硝唑和奥硝唑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剖宫产术后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21年1~12月使用吗啉硝唑和奥硝唑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剖宫产术后发热的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药物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研究组(静脉滴注吗啉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ml∶0.5g,bid,联合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1.5g,bid),对照组(静脉滴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ml∶0.5g,bid,联合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1.5g,bid),疗程均为3天。收集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疗效数据和不良反应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给药后,研究组有50例、对照组有43例患者体温下降到正常范围;研究组有50例、对照组有43例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无肝肾功能异常情况。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7.69%,P<0.05)。结论:与奥硝唑相比,吗啉硝唑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剖宫产术后发热临床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可控。
  • 王永素, 张林, 苗瑞红, 张红旗, 牛卫理, 叶鹏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101-1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方案的HIV感染/艾滋病(HIV/AIDS)患者病毒学疗效的早期(2周)预测指标及预测价值,为临床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于某院采用TDF+3TC+EFV方案进行HAART的HIV/AIDS患者12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AART6个月时HIVRNA被抑制者116例(95.9%);HAART2周HIVRNA降低幅度(lg值)与病毒学疗效相关;HAART 2周HIV RNA降低幅度预测病毒学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AART2周HIVRNA降低幅度对病毒学疗效有较高的预测价值,lg值1.8016为最佳预测分界点。采用该分界点预测病毒学疗效时,诊断正确率达87.6%,敏感性87.9%,特异性80.0%,阳性预计值99.0%。结论:HAART2周HIVRNA降低幅度是HIV/AIDS患者病毒学疗效的早期预测指标,预测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精神疾病用药
  • 吕凤芹, 徐象珍, 吕海燕, 马春玲, 陈彬彬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106-1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奥氮平片“4+7”试点批次(A批次)和“4+7”扩围批次(B批次)的血药浓度剂量比和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通过某院实验室检验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19年8月~2020年5月、2020年7月~2021年4月均服用奥氮平片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SPSS23软件对奥氮平片2个集采批次的血药浓度剂量比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联合用药变化情况。结果:共纳入患者93例,服用奥氮平片A批次和B批次后的血药浓度分别为58.00(33.49~75.36)ng/ml和49.72(27.87~70.56)ng/ml(P<0.01);血药浓度剂量比分别为4.74(3.33~6.52)d/L和4.07(2.99~5.32)d/L(P<0.01)。由A批次奥氮平片换用B批次后,23例(24.73%)患者增加了奥氮平片的使用剂量,平均剂量增加(5.76±2.86)mg/d;15例(16.13%)患者加用其他抗精神病药,其中5例(5.38%)患者增加奥氮平片使用剂量的同时,加用其他抗精神病药;7例(7.53%)患者加用降压药;8例(8.60%)患者加用调脂药辛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钙。22例(23.66%)患者减少了奥氮平片使用剂量,平均减少剂量(5.40±2.92)mg/d,13例(13.98%)患者停用苯二氮类药物。结论:2个集采批次的奥氮平片的总体血药浓度都在推荐浓度范围内。虽然血药浓度剂量比和联合用药情况有一定差异,但同等剂量下都能维持患者病情稳定,为临床用药调整和集采政策落实提供了相关参考依据。
  • 卢旗旗, 王瑞, 王丹, 赵泽青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111-1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某医院精神科2019年1月~2021年6月期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征,为精神科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某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42例精神科ADR的有效报告,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与名称、导致ADR发生排名前5位的药品、合并用药情况、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转归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42例ADR报告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年龄多分布在20~39岁;口服给药引发的ADR较为常见(98.59%);涉及药品种类中,引发ADR最多的为抗精神病药(62.07%);导致ADR发生排名前5位的药品分别为奥氮平片、喹硫平片、氯氮平片、舒必利片、阿立哌唑口崩片;ADR累及系统/器官最多的为消化系统(38.79%),其次为神经系统(24.24%)。结论:针对精神科ADR特征,临床应当加强精神科ADR的监测工作,以确保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
  • 焦伟伟, 张东青, 刘庆力, 李金伟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116-1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和华法林治疗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华法林组与利伐沙班组,每组4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华法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华法林治疗,利伐沙班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指标,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栓塞、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和治疗总成本。结果:治疗后,利伐沙班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华法林组(88.89%),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利伐沙班组优于华法林组(P<0.05);两组CRP及NT-proBNP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利伐沙班组优于华法林组(P<0.05);利伐沙班组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与华法林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最小成本分析法显示,华法林组治疗经济优于利伐沙班组(P<0.05)。结论:华法林与利伐沙班治疗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利伐沙班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而华法林则具有更优的经济性。
  • 周朝元, 苏国宝, 刘晓晨, 李保春, 刘辉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122-1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预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大隐静脉桥血管再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某院收治的接受CABG术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方案分为A组(n=34)和B组(n=50),A组患者术后给予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B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患者展开为期1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大隐静脉桥血管再狭窄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和随访结束时凝血功能指标。结果:A组患者大隐静脉桥血管再狭窄率(5.89%)与B组(8.00%)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A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94%)与B组(6.00%)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5.89%)低于B组(22.00%,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均降低,而血小板计数(PLT)升高(P<0.05)。结论:相较于阿司匹林,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预防CABG术后大隐静脉桥血管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更好且安全性较高。
  • 李文惠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127-1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总结已上市的治疗高脂血症的中成药处方中的用药规律及配伍特点,以期为调节血脂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具有调节血脂功能的中成药处方及制剂,采用Excel2017软件对所有中成药的剂型、涉及中药种类及使用频次、性味归经等基本信息进行统计,筛选核心中药;采用IBMSPSSModeler18.0软件对核心中药的关联规则进行分析,并基于互信息熵(MIE)及Pearson相关性确定中药组合的关联强度。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4种中成药处方,其制剂类型以胶囊剂(43种,34.68%)、片剂(31种,25.00%)为主;涉及187味中药,以山楂、何首乌、丹参、决明子、泽泻等为代表。功效分类统计结果表明,这些中药多属补虚类、消食类、清热类、活血化瘀类,且性味归经主要为:性温,味甘,入肝经;性温,味甘,入肾经;性温,味甘,入脾经。中药组合关联强度及Pearson相关性显示,山楂、决明子、泽泻、丹参等中药在高脂血症的治疗中应居于核心地位,山楂-决明子、山楂-泽泻、山楂-丹参等中药组合具有较强关联。结论: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的原理和方法探讨总结了具有调节血脂功能的中成药处方的用药规律及配伍特点,可为相关调脂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 麻醉用药
  • 刘成钢, 屈瀚, 梁超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134-1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并分析右美托咪定用于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褪黑素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某院收治的88例需行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在全麻诱导前采用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并置管,并给予负荷剂量(对照组为0.25%罗哌卡因15ml;观察组为0.25%罗哌卡因15ml+右美托咪定0.8μg/kg)。对照组患者术后镇痛采用右美托咪定+胸椎旁阻滞。观察组将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椎旁阻滞中(包括负荷剂量及术后持续镇痛)。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后皮质醇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围术期褪黑素浓度、舒适度(BCS)评分、VAS评分及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毕、拔管后3h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毕、拔管后3h褪黑素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B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包括患者呼吸抑制、低血压、恶心、呕吐、穿刺点感染、穿刺点渗液等)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椎旁阻滞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较静脉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能更有效地减少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改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提高患者舒适度,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经方和经验方用药
  • 李桂花, 徐雨情, 吕宁静, 刘士豪, 李欣, 齐亚军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141-1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脂溢性脱发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且病因复杂,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外在形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医药治疗脂溢性脱发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复发率低,且不良反应较少。侧柏叶气清香,味苦涩、微辛,归肺、肝、脾经,具有凉血止血、化痰止咳和生发乌发之功效。本研究通过概述脂溢性脱发的病因病机、侧柏叶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作用成份及治疗机理、临床治疗相关研究和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脂溢性脱发提供新方向和新思路。
  • 张艳燕, 于子洋, 崔伟锋, 马笑凡, 潘玉颖, 王晓丽, 李星锐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146-1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封髓丹治疗蛋白尿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数据库筛选封髓丹中中药活性成份的作用靶点;以“proteinuria”“albuminuria”为关键词,使用GeneCard数据库、PharmGkb数据库、OMIM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获得蛋白尿疾病靶点;取药物和疾病靶点的交集,利用Cytoscape3.8.2软件从交集靶点中筛选出核心成份和核心靶点,并对筛选出的活性成份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使用R语言对封髓丹治疗蛋白尿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封髓丹活性成份139个,作用靶点219个,疾病靶点236个,封髓丹治疗蛋白尿的潜在作用靶点32个;筛选出核心成份12个和核心靶点13个,其中NOS3、CCL2、TP53、ICAM1分别与槲皮素、山柰酚、甘草宁B的结合分值均大于7.0,提示结合性很强。共获取1321个GO条目,包括生物过程1229个,细胞组成15个,分子功能77个,KEGG信号通路富集共获得48条通路,参与通路主要富集在AGE-RAGE、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TNF等相关的信号通路。结论:封髓丹可能通过调节NOS3、TP53、ICAM1、CCL2等靶点蛋白的生物活性和AGE-RAGE、TNF等免疫信号通路的功能来保护肾脏,治疗蛋白尿。
  • 药品和处方管理
  • 王思颖, 侯瑞蕊, 杨欣, 刘喆, 芦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 20(05): 154-1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3.05.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基于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参与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管理的实施情况及效果,为保障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方法与参考。方法:利用鱼骨图推测分析引起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合理应用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实施PDCA循环管理方案。选择某院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PDCA循环管理前(2019年7~12月)、PDCA循环管理后(2021年7~12月)的合理用药相关指标情况,评价基于PDCA循环的中药注射剂用药管理的效果。结果:PDCA循环管理后,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的出院患者比例由71.3%提升至76.5%(P<0.05);溶媒选择不适宜、适应症或证型不适宜、配伍禁忌、用药前后未冲管等药学相关问题发生率均低于PDCA循环管理前(P<0.05);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率低于PDCA循环管理前(P<0.05)。结论:基于PDCA循环的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管理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医院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合理性,有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但仍需从用药评价、药学监测信息化、PDCA管理理念的落实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确保中药注射剂用药安全、有效。